有网友碰到这样的问题“求教各位大侠,“怪”字从哪个朝代起有责备埋怨之意滴?哪篇诗词歌赋文可以为证捏?拜托农啦哦~”。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解决方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解决方案1:
民怪之,莫敢徒。——《史记·商君列传》
怪本来是形容词,要有责怪的意思,首先必须让它成为动词。
在古汉语中,将名词、形容词用做动词的场合非常多,叫做“使动用法”
这里的怪之,显然就是使动用法,民众以之为怪。
当然,这里的怪不完全是责怪的意思。但已经接近了。
责和怪,都是不认可的意思。要使怪有责的意思,首先应当表示不认可。
我想,史记中,此处用法就是不认可的意思。
解决方案2:
原义--奇异,不平常
怪,首先是物,不过,它们是跟人不同的、让人害怕的物。对于人来说不熟悉、不了解的物、平常生活中几乎没见过的物;或者见过同类的物,但跟同类的物有很大差别,让人产生“怎么会长成这样”的疑惑。因为不熟悉,不了解,就不免会产生神秘感、恐惧感。远古时代的人们,经常要到川泽山林中去捕渔打猎,难免要碰到种种奇怪的“百物”。就像探索频道播放的许多人没见过的让人害怕的各种动物、植物、天气现象。 怪,异也。――《说文》 铅松怪石。――《书·禹贡》 见怪物――《礼记·祭法》。疏:“庆云之属。” 奇服怪民不入宫。――《周礼·阍人》 齐谐者,志怪者也。――《庄子·逍遥游》 诡于众而突出曰怪。――《论衡·自纪》 苟床之山多怪石。――《山海经·中山经》 嘻,技亦灵怪矣哉!――魏学洢《核舟记》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潄其间。――《水经注·三峡》 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聊斋志异·促织》
解决方案3: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