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
答:1.价值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也被称作为“理想主义”政治观;
2.神学轮的解释: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紧密结合在一起,人们凭借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来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而定义政治;
3.权力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也被称作为“现实主义政治观”; 4.管理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是现代的政治观念;
5.决策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有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提出,并且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三、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治国之道”而展开: 儒家:“礼治”、“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 法家:“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即作为统治者必须学好的两门“必修课”。 道家:无为而治。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墨子:“兼爱”、“非攻”,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但是缓和矛盾是手段,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君主的统治。
四、政府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答:作为履行国家权力的组织和机关,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性:1.阶级性;2.公共性;3.权威性;4.有机组织性;5.特定的职能规定性。
五、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什么样的意义?
答: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现代民主是一种“多元民主”,这种多元的民主以社会权力的多中心和组织的多元化为特征。
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专制极权政治构建于“一袋马铃薯”式的社会基础之上,在这种社会中,社会成员往往作为个体而不是作为一个组织化得社会来直面国家权威。
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认为,没有自治组织的存在,就不可能实现国家层面上的民主。 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民主的健康发展总是在不同的社会力量和利益阶层之间不断协调和妥协的过程中展开的 六、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政治色彩浓厚;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4.治理方法单一。
七、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的体现。
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是合法行为。是通过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
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局限于政府决策,政治参与包括公民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相关的公共活动。 八、政治选举的意义是什么?
答: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
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 3.政治选举时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 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九、政治改革的特征是什么?
答:1.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
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整个变革的过程从属于政治领导层的严格控制,通过量变的过程达到质变的实质。
3.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从根本上排斥了革命和暴力的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4.政治改革以维护和巩固现在政治统治为目的,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则为限度。
十、为什么现代化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呢?
答: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导致政治不稳定。 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导致政治不稳定。
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导致政治不稳定。 4.政府的执行危机导致政治不稳定。 5.国际势力的影响造成的政治不稳定。
十一、西方发达国家政治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答:1.游说。由政治社团代表或专职院外说客直接对参与决策的议员和行政官员进行说服工作。
2.决策咨询。政治社团针对政府官员和议员的不同决策提供专门的信息咨询和顾问,从而影响政府公共政策。 3.社交活动。政治社团针对政府官员和议员展开公关活动的重要方式就是定期不定期地举行社交活动。
4.支持竞选。在竞选过程中政治社团通过支持候选人的提名、提供政治捐款、协助选民登记、动员选民参加投票等活动,支持对其表示友好的候选人当选或连任。 5.主导舆论。政治社团利用公众舆论和大众传媒影响政府公共决策人员。
6.非常规方式。政治社团有时候也采用非常手段或方式实现利益表达,包括合法的方式如司法诉讼、合法示威抗议等,以及非法的方式如政变、恐怖活动以及非法示威抗议等。 十二、民主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体现在哪些方面?—民主观念的现代性的变革主要表现?
答:1.民主的意义和“人民”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统治”转化为“精英统治”。 2.民主的范围:“有限的”或“自由的”民主取代了“无限的”或“极端的”民主。 3.民主的运作方式:“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取代“直接民主”或“参与制民主”。
4.民主的基础与前提:倡导“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 十三、自由主义理论所遵循的原则? 答:个人主义原则、自由原则、理性原则、平等原则、宽容原则、同意原则、宪政主义原则。 十四、民主和平转变的基本条件?
答:1.经济市场化在一个温饱不能保障的国家,在一个政府对社会主要资源即经济资源实行高度控制的国家,在一个连经济自由都无从谈起的国家,保障政治自由的民主宪政不可能得到成长。
2.文化世俗化在一个宗教观念主导人们思想,人们总在非理性地寻求和证明自己的“正统”,而把其他持有不同信念的人视为“异教狂徒”的地方,民主不能得到成长。 3.政治文明化在一个政治没有得到“驯服”的“自然状态”下,在一个动不动拨刀相见、崇尚武力的国度,民主也不能得到成长;在一个没有“给政治家和反对派以出路”的地方,民主转变也不会通过采用和平手段得到实现。
4.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精英在政治转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现代化和民主意识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十五、法治原则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答:第一,宪法至上: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第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要求国家平等对待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同时任何政治主体,包括国家机关自己,一旦违反法律,必将受到法律规定的惩罚;第三,依法保护公民的权利: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也即保护公民权利的法律,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权利和自由;第四,依法治国: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有宪法和法律授予,国家机关的构建、改组和解散,都必须依照有关法律的规范和程序。同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国家机关政治治理以及自身的运作均应依照明确的法律规定;第五,司法独立:要求国家司法机关在整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保持相对独立和超然的地位,以作为对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的基本保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