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扩散趋势分析
作者:陈晓瑜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第11期
摘要:本文分析了广东省制造业的集聚——扩散现状,主要运用各行业在不同区域的区位熵,探究行业的集聚—扩散方向。分析表明:广东制造业呈现以珠三角为核心、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为外围的中心一外围模式,但集聚程度在下降,极化效应有所减弱;低人均资本行业的产值比重在下降;外围地区在部分行业发展迅速,扩散效应开始显现。 关键词:产业集聚;区位熵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6-0230-01
一、理论框架
新经济地理学认为,在一国范围内,当熟练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时,在运输成本降到某一点之后,集聚程度与运输成本之间是单调递减关系,集聚被视为劳动力流动促成的因果循环机制;当熟练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时,导致集聚的是中间产品的存在(前后向联系的作用),同时运输成本与集聚程度之间不再是单调递减关系,而是呈倒u型,即随着运输成本由高到低,经济出现对称分布(扩散)到中心一外围结构(集聚)再到对称分布(扩散)的过程。
随着广东省内部及其与周边省市市场一体化的进程加速,按照新经济地理学的定义,我们将此视为交易成本、运输成本的下降。一方面,作为中国南部的交通枢纽,广东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所带来的运输成本下降时可以预期的。另一方面,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的推动下,市场壁垒有望逐步打破,促进区域内商品和生产要素流动,使企业交易成本逐渐下降。
二、广东省制造业的集聚、扩散趋势实证研究
在上述理论框架下,运用区位熵分析广东省制造业的集聚一扩散趋势。本文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广东省统计年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A、选取代表性行业
本文从两位数制造业中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行业,选择依据:在全省制造业总值中所占比重较高的行业;广东省九大支柱制造业;行业的人均资本。选取结果为: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纺织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虽然所选八个行业不能完全代表所有的制造业,但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广东制造业的集聚扩散状况。
B、区位熵
为分析各行业在哪些地方集聚、扩散的具体方向,本文引入区位熵的概念,通过计算各行业在21个地级市的区位熵,并进行2005-2009年的对比,同时结合21各地级市各行业产值占全省该行业产值的比重的变动情况,研究这些行业在各地区的分布均衡程度及相对发展地位。区位熵是用来理解行业在各地区的分布均衡程度及相对发展地位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β=qij/qi/qj/q
其中,分母表示的是第j地区在全部地区工业发展中的地位,分子则强调第j地区的第i产业产值对第i产业总产值的贡献程度。如果计算结果大于1,说明该产业在当地工业结构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即就该地区相较于其他产业而言,i产业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
纺织业:从各市2005-2009年纺织业区位熵的绝对值及其变动情况来看,广州、深圳、珠海的区位熵均小于1,即纺织业在这三个市均不属于主导产业,且除佛山的区位熵有所上升外,珠三角各市的区位熵均处于下降的趋势;相比而言,东翼地区的区位熵则呈上升趋势。总的来看,纺织业在珠三角的产业分布仍处于明显的中心一外围格局,同时也可以看出,纺织业在珠三角的相对地位在下降,外围地区的产值比重在上升,其中东翼的纺织业相对地位上升较为明显。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情况与此类似。
专用设备制造业:从区位熵来看,区位熵大于1的地级市多位于珠三角地区,表明专用设备制造业在珠三角的集聚程度仍比较强。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从区位熵来看,珠三角地区的深圳、东莞、惠州三大产值比重较高的城市,其区位熵整体呈上升趋势;北部山区各地的区位熵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虽然区位熵仍小于1,但产业地位上升明显。这表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呈现较高的集聚程度,同时,外围地区的产值比重有上升趋势,体现了一定的扩散效应。
食品制造业:从区位熵来看,珠三角地区除广州、中山、江门的区位熵大于1外,其余各地均小于1,且呈下降趋势;东翼及北部山区绝大部分地区的区位熵大于1,西翼虽然只有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江的区位熵大于1,但各地均呈现上升趋势。这反映了食品制造业在外围地区无论是产值的绝对值还是产业的相对地位均在上升,就长期来讲,食品制造业在省内重新布局是可能的。饮料制造业的产值变动及区位熵变动与食品制造业类似。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珠三角地区的区位熵整体高于东西两翼,其中珠海、中山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北部山区虽然产值比重在外围地区中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其各市的区位熵均高于1,且呈现上升趋势。
医药制造业:从区位熵来看,珠海、云浮无论是绝对值还是变化幅度,都相对较大,同时四个区域内部区位熵绝对值和变动方向差异均比较大,集聚、扩散趋势尚不清楚。
总结上述分析,珠三角在各个行业均占有绝对领先的产值比重的同时,各行业产值比重的绝对值在下降。结合行业区位熵来看,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行业相对地位在下降,而资本密集型、高附加值行业在产值比重占绝对优势的同时,行业相对地位也有所上升。广东制造业呈现以珠三角为核心、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为外围的中心一外围模式;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在下降;低人均资本行业的产值比重在下降;外围地区在部分行业(多为低人均资本的行业)发展迅速,扩散效应开始显现。 注释:
①九大支柱制造业:电子信息业、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石油及化学为三大新兴产业;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为三大传统产业;森工造纸、医药、汽车及摩托车为三大潜力产业。
参考文献:
[1]白重恩.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J].经济研究,2004(04):29-40.
[2]戴宏伟,田学斌,陈永国.区域产业转移研究[M].中国物价出版社,2003. [3]泛珠三角合作信息网.http://www.pprd.org.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