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完整版)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2024-08-19 来源:赴品旅游


学科及章节 初一数学第七章 课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 课型_复习__ 备课人_褚华燕_ 集体备课时间 _2016.5.4____ 上课时间 _2016.5.5___

备课组电子教案序列号 JTBKSX16001 一、课程标准解读 (一)课标具体要求 探索并掌握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二)课标要求分解 1.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等概念,探索并掌握他们的性质 2.理解平行线的概念,理解平行公理,能作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掌握平行线的三个特征,探索并证明平行线识别方法. 4. 体会平行线的特征与识别的区别,并能运用平行线的识别与特征解决问题. 二、中考、会考聚焦点 (一)中考聚焦点: 本章内容是中考考点之一,中考常以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形式呈现。纵观山东省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一般不单独出现,通常与三角形,四边形与圆综合出现,是以后学习几何图形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教学重点) (一)教材地位与内容分析 1.教材按照先认识相交线和平行线及其相关知识,再探索平行线的条件,最后探索平行线的性质的顺序呈现知识在探索的过程中,训练学生进行简单的说理,并借助平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难点是利用平行线的识别方法计算或说明.本节知识是以后学习几何图形的基础,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初中数学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2.本章主要是确认平行的性质和判定,并能解决推理和计算问题,学会合情推理和严谨的数学说理,并学会运用数学中类比思想. (二)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多种方法和平行线的性质,并能综合运用。 四、学情分析(教学难点、教法与学法) (一)学情分析 学生大多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都能说出来,但是在做题过程中具体选用哪个性质和判定不能灵活应用,存在学生审题不严密、说理不严谨和步骤不规范等问题. (二)教学难点 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多种方法和平行线的性质,并能综合运用,以及步骤的书写 (三)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是第七章的复习课,由于第7张前两节在单元检测前就完成了,所以本节课

1

我先要对本章的重点知识以及某些易错知识进行复习,为后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做好铺垫。 五、叙写学习目标 (一) 1.掌握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并能对具体问题作出判断 2.识别对顶角、补角、余角,掌握和应用它们的性质 3.能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4.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多种方法和平行线的性质,并能综合运用 5.能够正确的书写平行的相关步骤。 六、评价方案设计(包括课堂评价与课后评价) 课堂评价方案 1.课堂通过师生互动,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的进行评价。 2.在“综合应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练习1-4,可有效地评价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情况。 课后评价方案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七、教学实施流程 教学步骤 时间预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大猩猩喜欢迟香蕉,香蕉与相交谐音,一个有趣 一、导入: 情境导看图片,想一想大猩猩为学生猜测大猩猩入(3分钟) 什么不喜欢平行线? 为什么不喜欢平行 线? 复习回顾(15分钟)

师:因为平行线不相交,没有相交(香蕉),不喜欢,哈哈哈。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平行线和相交线。板书课题 二、学习目标: 1.掌握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并能对具体问题作出判断 2.识别对顶角、补角、余角,掌握和应用它们的性质 2

的脑筋急转弯的题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同时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读,师强调 重点和难点:掌握平 行线的判定多种方法 和平行线的性质,并

3.能识别同位角、内错角、能综合运用,能够正 同旁内角 4.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多种方法和平行线的性质,并能综合运用 5.能够正确的书写平行的相关步骤。 三、重点知识回顾 1.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判断: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垂直、平行三种 2.垂直 1.如图,若∠AOD= 90°, 直线AB、CD的位置关系是____ 确的书写平行的相关步骤。 学生思考回答: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和相交两种 评价学生对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理解。 带领学生复习相交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垂直。并且强调垂直的几何语言表示。 学生经过思考、通过一道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再次明晰垂线段定理,以及垂线段定理的应用。 几何语言: ∵∠AOD=90°(已知), ∴AB⊥CD(垂直的定义). 2.垂线段定理: 在河边的A处,有一个牧童在放牛,牛吃饱后要到河边饮水,问牧童怎样把牛牵到河边,才能走最少的路?能说明理由吗? 3

讨论、交流,进一步熟悉垂线段定理的应用。

应用的定理:__________ 练习: 1.如图,AC⊥BC,CD ⊥AB,垂足分别是C点、D点。 (1)点B到CD的距离是线段______的长度; (2)点C到AB的距离是线段______的长度; (3)点A到CB的距离是线段______的长度。 2.直线m外有点P,它到直线m上点A、B、C的距离分别是6厘米、3厘米、5厘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找垂线段,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需按照简捷的方法。 通过两个关于垂线段的练习,让学生更能深刻的体会到垂线段定理。 根据图形,带领学生复习对顶角、补角以及他们的性质,并且由补角的性质引出余角的性质 全班至少90﹪的学生能根据图形找出其中的米,则点P到直线m的距离 ( ) A等于6厘米. B.等于3厘米 C.等于5厘米 D.不大于3厘米 二、角与平行 师生互动共同回1.复习: 忆对顶角、补角的定(1)如图直线AB和CD义以及性质。 交于点O,则图中共有几个角,由补角的性质引几种特殊的角?并说出他们的关系 (2)若再添一条直线EF与AB交于点P,你又能找到几个角? 4

出余角以及余角的性质 学生找出图形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位角、内错角、

和同旁内角。并能应同旁内角。根据熟 用平行的判定定理,记平行线的判定 说出规范的几何步方法,会进行简单 骤。 的说理.进一步熟 练几何步骤 (3)请指出其中的同位角、 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4)你可以添个条件,使直 线CD和 EF平行吗? (5)还有其他判断两直线 平行的方法吗? 学生完成书写。 鼓励学生用自己 的语言表述,从而提 几何步骤书写: 高学生的语言组织与 ∵a∥b,a∥c 表达能力. ∴b∥c 2.练一练 (1)若∠3=∠4, 则 ∥ ; 若AB∥CD, 则∠_____ =∠ ______ (2)填空: 5

学生完成练一练,找到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与平行的关系。并且通过填空,进一步规范学生的步骤书写。 通过练一练,找出不同图形中的平行的判定,以及平行的性质的应用,进一步熟练,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与平 行的关系。 学生思考,在导 (1)∵ ∠A=____,(已知) 学案上完成。

练习应用(15分钟)

∴AC∥ED ,(________) (2)∵AB ∥_____,(已知) ∴∠2= ∠4,(________) 试一试,你准行! 模仿上题自己编题。 三、综合练习: 1 .如图,∠D=70°,∠C= 110°,∠1=69°,则∠B= · 试一试,找到其他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与平行的关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更能体现学生对平行的判定和性质的灵活应用 综合练习1主要承接上面的练一练,综合练习2-4主要是解答题,除了考查学生对平行性质和定理的应用外,还考查学生的几何步骤的书写 2. 如图,已知:AC∥DE, ∠1=∠2,试证明AB∥CD。 综合练习除了考 查学生对平行性质和 3.已知∠DAC= ∠ACB, ∠D+∠DFE=180°,求证:EF//BC 4.折叠问题 有一条长方形纸带,按如图所示沿AB折叠时,当∠1=30°求纸带重叠部分中∠CAB的度数。 6

定理的应用外,还考查学生的几何步骤的书写。这一大项让学生到黑板展示自己的思路,锻炼学生大但发言的能力。

小结(2分钟) 此题对学生来说 有些难度,小组合作折叠问题对 互帮互助来完成 初一学生来说有5.(选做)如图,BD⊥AC, 些难度,此处可采EF⊥AC,D、F分别为垂足, 用小组合作,互帮∠1=∠2, 互助完成此题 试说明∠ADG =∠C 。 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置一个选做题,是供学有余力当堂检检测: 测(4分钟) 1.图中如果AC∥BD 、AE ∥BF ,那么∠A与∠B的关系如 何?你是怎样思考的? 的学生完成的,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 学生总结本节课 的收获,包括知识上 2.选做: 如果一个角的两的收获和能力上的收 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获 边,那这两个角的关系如何? 作业 (1分钟) 八、作业: 自拟习题1-8 选做9、10

7

八、板书设计 相交线与平行线 1.复习回顾: 2练习: 九、教后反思 1.本节课是对本章的知识的复习,内容相对来说较多,同时本章前两节的内容是在单元检测前讲授的,学生遗忘的很大,导致本节课一开始对概念性的知识进行的不是很顺利。 2.垂线段定理的应用的第3题,我忽视了学生的读题分析理解能力,很多学生不理解点ABC三个点在直线m上,到处乱画图,导致这题理解分析不好。 3.本节课的语速过快,课堂上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短,部分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提问。导致学生的回答不是很好。 4.本节的时间安排不合理,前面在垂线段的练习上时间用的过多,导致后面还有2个几何题没做。也没有时间给学生总结检测。 5.本节课的评价手段过于单一,没有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具体的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