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读《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秘密》一点思考

2021-12-07 来源:赴品旅游
读《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秘密》一点思考

“我们可以向你保证,那芬兰的教师必定集体罢工!大家不干了!”想不到,这两位发髻泛白的资深教育人士,竟是如此斩钉截铁,摇着头很酷地大声说道。

“真的吗?为什么呢?”我惊讶的问。

“如果一个社会体制对自己教师的最基本信任都没有的话,那还谈什么教育呢?”他们中气十足、异口同声地说着。

接着两位教授此起彼落地述说着,他们当年在教学时,所想的都是如何善待学生,怎样教导才对学生最有益处,从来不是为了要让学生或自己的教学成果拿第一,他们压根没想过要“争第一”“抢第一”。

两位教授的回答,不仅仅是让我们震撼,还让我们感到汗颜!其实,那些让人羡慕的幸福指数高的国家里,包括芬兰,教育都经历过波折,教师的地位也不是从一开始就令人歆羡,但他们政府和社会都重视在教育上做实事,从制度上保障教育的优先发展权和教师的生存权、发展权。空谈无益,教育的实事,需要我们每个人行动起来。

“体制”之外,芬兰教育者的理念对我们而言更有现实的启示意义。芬兰的教育工作者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要让孩子受到挫折后知难而退,而是协助、鼓励他们找出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让他们知道自己可以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

走向成功。学习必须靠时间,而不是靠压力。唯有经过适当吸收和积累,学生才能学到应该要学的。这样的做法可以大大降低孩子们厌学情绪的产生几率。 孩子求学期间,学习当然是很重要的内容,但绝不是生活的全部。北欧的教育允许孩子拥有很多闲暇时间,发呆、看闲书、玩电游、化妆打扮等,都被视为孩子成长必须经历的过程。如果孩子们在成长中享受不到乐趣,不能够“活在当下”,很有可能受到心灵的创伤。

“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尽其所能地去教导我们所知的;

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如此而已。”他们平心静气说了这段话,但其字字句句,却深深烙印在我的心坎中。

其实在芬兰,青春期的学生,从小学六年级起,女生们就开始化淡妆,涂睫毛膏或挑染头发,所有青少年们该有的青涩、自我,芬兰孩子都有。但师长却任其自然发展,没有人去刻意禁止、管制,反倒鼓励孩子们表现得落落大方,成熟自得。

这些年,我也从芬兰孩子们的身上听到、看到,也了解到他们喜欢看的许许多多美国电影、电视影集,喜欢听的流行歌曲,以及在他们中间风靡的流行服饰、电玩、网络、email等等,都青春十足得跟得上世界最新潮流。

芬兰的教师对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总是有很宽容的心态,“这正是生命中最漂亮的一个乐章!人生的成长,就是这么回事;

而青春,不就只有这么一次吗?”正是基于这种心态,他们会鼓励青春期的孩子们探索属于自己的特色:一方面随兴、自在地观察周围的潮流与变化,一方面

尝试着寻找适合自我风格的服饰。不光教师认识如此,家长也会和孩子们一起讨论青春期里碰到的问题。很多时候,大人并不比孩子做得更好。当下的智育至上的学校教育,使得孩子们很难有机会真正“活在当下”,很难有机会体认生命里最重要的时光,很难有机会发挥艺术和体能潜质。孩子们学习之外的生活权利,需要我们共同来确保。

读到关于“服饰”和“化妆”,我想起不久前的一则国内新闻,一个中学规定女生不能留长发,理由竟然是留长发既会让女生因爱美而分心,又会因为梳洗耽误时间。一位女生为了保住自己的长发,在开学前报名参加一家培训机构的艺术团,该机构为她开具了一张假证明,“证明”她“因演出需要留长发”。有老师冠冕堂皇地表示,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看,学生留长发可能会占用学习时间,也会衍生其他的行为规范问题。教育原本是为了引导人追求真善美,结果却以“成绩”的名义人为地扼杀美,这样的教育真是令人啼笑皆非。不知道这类学校的“领导”读了有关芬兰教育的文字,会做何感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