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对话”为阅读教学课堂增添光彩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等之间的多元对话过程。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等学习活动,有利于促进教师、学生、文本等之间的多向互动,真正实现师生民主平等、学生畅所欲言的对话模式,有利于构建充满生机、精彩纷呈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那么,教学时,我们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处理好上述三方面的对话关系,让“对话”为我们的请文阅读教学课堂增添光彩呢?
一、师生对话,引发质疑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通过以文本为中介的对话是师生进行平等对话的精神交流,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指导的主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永远都是学生开展文本阅读和学习语文知识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之间永远具有不可替代的基于平等地位上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因为,教师在学生阅读学习过程中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正是通过师生之问的一次又一次有序对话实现的,学生正是在教师精心营造的这种对话氛围中渐入阅读文本之佳境的。
比如,教学袁枚的五言绝句《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时,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诗歌中有哪些字是以前没有见过的?猜猜它们的读音与意思是什么?,”“你在诗歌中发现了需要与老师或者同学讨论才能解决的问题吗?”第二天教学《所见》时,上课伊始,学生就纷纷举手说出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和提出了不少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例如。有的学生提出了诗歌中的“所”、“牧”、“樾”“捕”、“蝉”、“闭”、“立”等字以前没有学过,但是因为课文有注音,所以可以自己通过拼读掌握生字的读音,但是上述生字的意思并非全懂。还有几位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这个牧童既然想捕捉鸣蝉,为什么又突然站在那里不出声了呢?”当然,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些极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我首先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我再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和点拨。
二、生本对话。个性体验
教学时,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所导致的不同情感体验、不同审美体验,鼓励学生在生本对话过程中畅所欲言自己的独特理解与审美体验,对于学生有创建性的审美体验应该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以便激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视角、多维度、多层面的阅读、理解、探究等学习活动,并由此得到多元审美感受。
比如,《北京的春节》是一篇意蕴丰富的民俗散文。教学时,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探究课文,并要求每个学生在此过程中提出两个与课文相关、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问题,以期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习惯。结果学生在自读课文后的小组讨论时提出了很多既有探究价值又极富个性化的问题,现归纳如下:1.文章开篇“照北京的老规矩”这句话中的“老”字具体指向什么时候?2.作
者在《北京的春节》中到底是想介绍北京春节期间的诸多民俗还是为了表现作者对北京春节民俗的喜爱?3.《北京的春节》中描述的众多民俗风情与我们当地春节期间的民俗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4.是北京春节的民俗影响了我们当地春节的民俗还是我们当地的民俗影响了北京春节的民俗?……
在学生提出上述质疑后,我建议学生可以独立思考答案,也可以小组讨论、辩论答案。对于学生辩论激烈、分歧较大的问题2与4,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求同存异。
三、生生对话。合作探究
在阅读教学中,生生对话往往是对课文重点、难点等的畅所欲言的讨论和辩论,学生通过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讨论和辩论,可以互相交流思想、分享学习成果,甚至可以产生新的思想,所以,对话主体已不只局限于师生对话与生本对话等,更强调学习主体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因此,教学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努力打造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探究这一美丽风景。
例如,教学文言文《伯牙绝弦》等新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既分工又合作地给生字生词“哉”、“峨峨”、“兮”等注音、释义等,搜集、整理和相互交流与课文《伯牙绝弦》内容相关联的辅导资料、故事、网络中的朗读视频等,互相探讨在预习课文时发现的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等等。比如,很多学生因其生活阅历与情感体验的不足,对《伯牙绝弦》文本中写道的伯牙鼓琴钟子期均能准确感知与表述其内蕴的现象与“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的举动等不甚理解。但是,经过小组讨论后,学生都明确表示对此已经基本理解了。
阅读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与作者、文本之间进行的一种心灵交流和精神对话过程。阅读教学中,努力创设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的平等、和谐、互动等美好氛嗣,可以引导学生克服独立思考的局限,感受合作互助智慧的强大,丰盈、滋润、灵动自己的思维,领悟文本的内涵,吸取文本的精髓,逐渐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较高的文学鉴赏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