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最新)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憎恶(zèng) 惶急(huáng) 涎水(xián) 滞笨(zhì) ....B.诘问(jié) 疮疤(cāng) 晌午(shǎng) 镶嵌(qiàn) ....C.哀悼(dào) 侮辱(wū) 筹划(chóu) 骷髅(kū lóu) .....D.震悚(sǒng) 尴尬(gān gà) 取缔(dì) 愧怍(zuò) .....2、下面各项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云宵 感慨 人声鼎沸 花团锦簇 B.严厉 驾驶 截然不同 全神贯注 C.脊梁 跨进 浑为一谈 人迹罕至 D.缠络 暮名 不求甚解 废寝忘食
3、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今天你穿得这么花枝招展的干吗?害我差点儿没认出来。 ....B.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赶紧进入教室,楼道里人迹罕至。 ....C.他在辩论会上为学校争了光,伶牙俐齿,咄咄逼人。 ....
D.每当一道数学题把我难住了,我就会恍然大悟,哦,原来这道数学题我做不....出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的任务终于基本完成了。 B.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C.一个班级班风的好环,是搞好班级工作的关键。
D.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
A.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
1 / 9
的花彩。
B.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好像都躲藏了起来。 C.这种昆虫非常漂亮,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D.禁不住那料峭的寒风,栽到地上死了,滚成一个雪团! 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语文是学习,就是一段精彩的旅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这些美味大餐中,我们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体味人生的千姿百态。 ②你将与安东尼奥交流,领悟戏剧中的人生,人生中的戏剧。 ③你将与孔乙己对话,体味生命的本质,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④所以,爱语文,就是爱生活,爱人生!
⑤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一道道视觉美味,也是一道道精神大餐。 ⑥在旅行中,你将走进小说天地,登上戏剧舞台。 A.⑤①④⑥②③ C.⑥③②⑤①④
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②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③____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④_________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⑤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⑥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根据理解默写诗句。
①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表现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周敦颐《爱莲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超然脱俗,保持高风亮节的真实写照。
B.⑥⑤①③②④ D.⑤①⑥③②④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 / 9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多) B.不蔓不枝(长枝节) ..C.亭亭净植(种植) D.陶后鲜有闻(少) ..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水陆草木之花 ..B.濯清涟而不妖 人不知而不愠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同予者何人 逝者如斯夫 ..3.翻译下列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爱莲说》作者是周敦颐。“说”是一种古代文体。
B.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表达了作者对清白正直品性的坚守。
C.文章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意蕴无穷。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羡慕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母亲养蜗牛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3 / 9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吃?……”
“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4 / 9
“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1.“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 (1)________________,波澜顿起。
(2)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
(3)________________,波澜又起。
2.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文中画横线的三个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3.细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4.“母亲端上一盆儿汤”,为什么“朝我使了个眼色”?
5.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2、枯萎的蒲公英
叶 子
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
5 / 9
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⑥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⑦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6 / 9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⑨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选自《海燕》)
1.文章第②段的描写突出了蒲公英的什么特点?
2.文章两次提到“我”的心“疼”,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疼”。 3.请结合下列加点加粗词语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1)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 ..(2)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4.试分析文章最后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四、写作题(40分)
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旅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我们享受快乐,也体验忧伤……我们在前进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 请你以“一段___________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5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7 / 9
参考答案:
一 D B A D B C
(1)①隔江犹唱后庭花②不问苍生问鬼神③政入万山围子里④黄梅时节家家雨⑤一览众山小⑥山重水复疑无路 (2)①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②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二 1.C 2.B
3.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 4.D 三
1. (1)蜗牛尚小,母亲精心照料,儿子却说要吃蜗牛 (3)蜗牛长大了,儿子已放弃吃蜗牛的念头,母亲却突然端出一盆“蜗牛汤”(意思对即可) 2. 答案:(示例一)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表现人物心理。从儿子的话语中,表现出儿子想吃蜗牛的急切心理;从母亲看似矛盾的话语中,表现出母亲为蜗牛长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示例二)用人物说话的语气变化表现人物心理。儿子先疑惑后确定的语气变化,表现了他想吃蜗牛的急切心理。母亲先肯定后否定的语气变化,显示了她为蜗牛长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
3. 写母亲时,先用“肯定”“分明”来突出她看到蜗牛长大时的自豪,后用“总是”“根本”表现她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写儿子时,用“确定”“已
8 / 9
经”“许多”突出他想要吃蜗牛的急切心理。
4. 因为母亲做的不是蜗牛汤,母亲怕“我”说出真相,所以用眼色示意“我”不要发火、不要说破。
5. ①表现老人们对情感交流的渴望,希望引起人们关注。文章开头点出母亲寂寞;中间写母亲精心照料蜗牛,和蜗牛进行心灵的交流;结尾提醒人们给予关注。②表现浓浓的亲情。母亲爱孙儿,虽然舍不得蜗牛,却从未回绝孙儿吃蜗牛的请求,最后用巧妙的办法满足了孙儿的要求。孙儿爱奶奶,当明白自己的要求会剥夺奶奶的欢乐时,就再也不提吃蜗牛了。“我”爱母亲,能体察到母亲的寂寞和欢乐,常停止写作陪母亲观赏蜗牛,并说服儿子不再想要吃蜗牛。③表现对小生命的爱。母亲像呵护儿女一样养蜗牛,舍不得伤害蜗牛,最后将能独立生活的蜗牛放生并继续照料它们。 1.刚强坚毅(生命力顽强)
2.①为母亲付出的艰辛而心疼;②为蒲公英尚在、母亲已逝而心疼。
3.((1)运用拟人,通过 “贴”“触”等人格化的词语,将蒲公英紧贴地面、努力生长的状态鲜活地表现出来。(2)运用比喻,通过“掀动”“绒绒”“洁白”等词语,将母亲的白发比喻为蒲公英种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母亲的白发的轻盈和身体的苍老,突出了母亲为子女的辛勤付出。
4.①由联想回到现实,在结构上与开头照应;②升华主旨,赞美母亲刚强坚毅、无私奉献的品质;③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四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