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心理学思考
肖琼1,薛保勤2,刘予东1,郑丹丹3,钞秋玲4
(1.西安石油大学,西安710065;2.陕西省新闻出版局,西安710003;3.江南大学,江苏无锡214036;4.西安交通大学,西安710049)
摘要: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呼唤从心理学角度思考高校辅导员的管理、教育与服务职责,提高他们的人格素养
育人理论的缺乏,心理辅导需及心理援助的意识与技能。目前高校辅导员普通存在着育人与自我发展能力的缺失,
求的缺位等问题。为此,在辅导员选拔中,应注重辅导员的专业背景与职业胜任力;创建有效的培训机制提高辅导员的心理学素养;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以提高辅导员的工作动机;营造和谐校园以增强辅导员工作的安全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心理辅导;政策保障中图分类号:G4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0)10-0084-04
我国高校设立辅导员已有五十余年的历史,称谓从“政治指导员”到“思想政治辅导员”至今天的“辅导员”的转变,反映出辅导员工作任务重点的转移:即主要工作从组织学生进行政治学习,到关注学生的思想品行,再到诸如学生生活、评优、就业、学生干部培养等管理工作,职责也从单纯“教育”转变到“教育与管理”兼举,直到今天的“教育育的人、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的复合角色[1],而且,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及人的需求的多样化,辅导员人数大幅度增加,“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十余万辅导员的工作影响着全国1500万大学者和指导者”生做人、做事与做学问。因此,全面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胜任力与自身心理素质已成为高校管理的基本工作之一。不言而喻,我们思考辅导员工作的逻辑起点,应该是在科学发展观的社会背景下体现人的成长的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以及客观存在的大学生心理素质缺失的现状,这两者的矛盾是辅导员工作必须面对的新的现实的问题,当我们认真审视这些趋势和现状时,心理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容忽视的认知角度。一、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几个现实问题1.教育实践中对人性关注的缺失。教育到底要追求什么?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问题,学者们希望教育既能追求社会价值又能成就人的价值,然而,这种理想在现实中很十几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力图以人的能力、气质、难操作。性格、需要、兴趣等为起点培养人的素质,但最终衡量的指—高考的分数,而且多数中学生的身标却只有一个标准——心问题因高考而生并被高考的强大势力所掩盖,到了大学我国教才表现出来,并成为大学生个人发展的瓶颈。况且,育各阶段的衔接并不顺畅,尤其是评价体系方面,基础教育时以学业好为好,到大学则以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强为好,使得不少学生无论是从能力结构还是成才观念上都很难适应大学生活,产生一脚踏空的失落感,出现理想间断和目大学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后一站,标空白。所以,健全人格、提高素质的人性化必须突出高等教育增长智慧、目的。2.大学生群体心理问题的普遍化、严重化与复杂化成为学校管理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是长期而复杂的,从教育层面分析,有两种突变可谓诱发因素:一是从基础教育的以分数为第一到高等教育的弱化分数,强调学习能力与学习自主性,使得不少学生开始否定自己或者茫然探索;二是生存的适应性方面,从在父母身边的自控与自我服务,于被保护与被指导,到进入大学的自主、“底子”的学生们难于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与是,缺乏这种文化,产生了虚弱与无助感。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课题组的报告显示,大学生中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占16.51%。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大学生也在不断增多,精神、心理疾病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的主要原因,分别占总休学、退学人数的37.9%和64.4%。大学四年间很多学生时常表现出情绪、行为问题,如严重抑郁症、狂躁症、精神严重人格障碍等自杀、伤人等。加之,心理是人的自分裂症、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综合,大学生的任何问题都会通过心理因素显现出来,使得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生理因素与环境因素交织在一起,具有一定的掩饰性和复杂性,成为人的发展和校园安全潜在的隐患。3.由大学扩招、自费、自主择业等新政策带来的新情况由于扩招和自费,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变得新问题已现端倪。多样而悬殊,由此产生了学生成长中多样化的需求,这与高等学校原本粗放式的管理构成了矛盾,大一统的管理模式显然不能应对如此复杂的情况,取而代之的应该是灵活的、个性化的、服务性的管理。由自主择业带来的就业压力困扰着每个学生,这就突出了就业心理辅导、学业生涯规划和就基金项目:2008年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的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研究”(08N010)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肖琼(1969-),女,安徽巢湖人,西安石油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薛保勤(1955-),男,陕西绥德人,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研究方向:文化与政策研究;刘予东(1967-),男,河南商丘人,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系书记,研究方向:学生工作与辅导员管理研究;郑丹丹(1981-),女,江苏无锡人,江南大学教师,研究方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人力资源研究;钞秋玲(1967-),女,陕西榆林人,西安交通大学高教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
842010.10
科技与教育
业指导的重要性,虽然各学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大多设在四年级,基本上成了政策宣讲与面试指导课,缺乏层次性、系统性、专业性和个别差异性。高校管理如何尽快增强核心竞争力以成适应这种转型,帮助学生规划生涯、功就业,又成了大学教育不可回避的新内容。以上现实因素,是高校教育管理者必须认真面对的,相处时间最长、交流最频繁的对于与学生们接触最广泛、辅导员们来说,更要直接面对这些问题,将工作重心转移“心理因素”方面,建构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工作价值到人的观,以此更好地带动具体工作。二、高校辅导员工作呼唤心理学1.思想政治工作呼唤提高辅导员的心理学素养。思想政治教育包含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按社会的政治道德标准并基于人的共同性之上施以强制性教育的,然而,这些教育的载体都是人本身,没有个人自身对这些教育的同化与顺应,再先进的思想理念都会无效。所以,将人的需要、特质放在第一位是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基础。具体而言,思想工作方法中的心理学因素主要包括:第一,基于人本主义每心理学的学生观—信任与期待。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人都是有价值和尊严的,具有向上和向善的潜力,人的自由意志决定了他们有自己的选择,并对自己负责。这种对人性的认知是非常符合大学生群体的,他们积极向上、追求卓越、追求人的社会价值,辅导员认识到这一点,就会发自内心地尊重、信任与期待学生,而不是居高临下地以纪律管人、制度压人,还会对学生的错误、退步抱以理解与宽容,满怀信心地相信学生可以重返自己成长的轨迹。第二,基于情绪的动力作用的沟通模式———以情为先,以理为主。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体现在人愉悦时会有效地组织和协调各种行为;在消极情绪时易懒散、回避、对立,甚至采取错误决定,打开理性大门的突破口就是情感的触发。辅导员工作中关注学生情绪情感的同时,要尽可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绪,使他们自愿接受教育。当师生间产生矛盾时,辅导员要自我控制,主动、及时改善关系,毕竟被学生接纳是辅导员工作有效开展的心理基础。第三,基于心理—共情与开放。当学生怕自己防御的客观性的教育方式——不被老师关注或赞同时,就会通过心理防御减轻焦虑,然而,这种客观存在的防御机制常常掩盖了学生的真实问题,于是,走进学生心灵和向学生敞开心扉都是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必要的手段。辅导员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考虑,这样不仅知道学生需要、渴望什么,还知道学生犯错、逆反、抗拒某些教育的原因是什么?同时,辅导员应该是开放的,适当坦露真实的自己以消除学生的心理防御。开放的辅导员是内心安全的人,他们不因自己情况的坦露而对学生防范,他们能接纳各种各样的学生和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给学生以真诚的感觉,尤其是对那些因自己的品行不佳或过错,怕被指责而回避与辅导员交往的学生,辅导员基于学生年更应尊重他们的羞耻感,帮助他们转化。第四,龄特征与角色需求的交流策略———主动与亲切。大学生们处于敏感而易兴奋的年龄,作为学生他们既有向师性又缺乏主动性,辅导员对学生的态度是让学生觉得是否被接纳的首要因素,而这种态度是在辅导员与学生的交往沟通中辅导员应有耐心等待着学生的成长,辅表现出来的。同时,导员的角色是“辅”,学生的自我需求才是他改变的关键,所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入学生主体的心理调适和态度转变,最终才能引导其思想观念的确立。2.在学生心理健康中的桥梁作用要求提高辅导员心理援助的意识与技能。目前,各高校都尝试进行心理健康与心理危机预防的三级管理,辅导员居于专职心理咨询教师与班舍学生群体之中间层次,这种层次能起到识别问题人群及提供支持的作用,但对即发的、潜在的、长期的、易掩饰的、身心症状交织难以区分的心理问题,还不能有效、及时地予以帮助。辅导员是在校园中与大学生接触最多的成年人,也是学生们遇到困难在第一时间能够想到的一群人,能起到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识别问题、初步干预问题、全程保目前而言,辅导员的工作理念以障康复的桥梁作用。然而,及方法整体上落后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要求,辅导员仍主要扮演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学生常规事务管理者角色,忽视了其在心理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功能;大多数辅导员没有系统学习心理学并接受心理学知识的培训,缺乏必要的心理科学知识和心理辅导方法和技巧,在对待和处理学生问题尤其是心理障碍和疾病问题的过程中缺乏警觉性和应急机制;有的辅导员与学生交往时,从个人好草率,无形之中伤害了一些学生,影响自身的恶出发,简单、威信;有些辅导员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压力和焦虑,影响到个人的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没有真正起到心理健康的桥梁的作用。3.辅导员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呼唤心理学的学科支撑。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呼之欲出,我们应借鉴国外学生管理的一些思路。美国没有完全等同于我国专职辅导员的岗位,承担类似工作的是学生事务处(StudentLifeandCounselingServices,Counseling&TestingCenter),工“咨询辅导”,其中咨询中心的从业人员必须是咨作特色是询专业硕士毕业,而咨询专业的主干课程就是心理学类。美国辅导员协会(AmericanSchoolCounselorAssociation)规定美国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分为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心理辅导、职业辅导和社会化辅导。工作内容在于利用相关学科的前沿理论和实践为学生服务。美国各州至少有一所大学设有高等教育行政专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是美国高校辅导员的主要来源,而他们因为是“专业人员”而广受学生尊重[1]。相比之下,我国辅导员的专业背景比较杂乱,这无形中0
85科技与教育
贬低了学生工作者的地位,淡化了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使一些辅导员不能认同自己的工作。目前,很多高校都在探索如何使辅导员专业化?有的学校创设既是辅导员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双师型”制度[2],既稳定了辅导员队伍,提高了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又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有的学校在探索辅导员与心理咨询教师的交叉,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专业特色,提高辅导员工作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有些学校通过组织培训,帮助辅导员获得全国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认证;有的学校挑选适合的辅导员为学生开设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课专业程等等。这些尝试都在把心理学列为辅导员职业化、化的必备基础学科。4.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个人需求呼唤心理学培训。在辅导员职业化还没有形成模式的今天,许多辅导员都面临着工作若干年就要转岗的问题,本课题研究对279名辅“进一步深造或转岗后,我愿意从事导员进行了调查,选择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辅导工作”的占69.96%。可见,在职期间就进行心理学培训,提高辅导员心理学素养,获得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无论是对辅导员的工作还是个人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与发展意义。三、心理学视角下辅导员工作的几个缺失1.育人与自我发展能力的缺失。本研究将辅导员岗位的基本能力需要定义为七项,制成“辅导员岗位工作能力,由辅导员自我评价,相同的问题由学生对评价调查问卷”辅导员进行评价,结果见表一。表一:工作能力缺失调查的辅导员自评与学生他评排序排序1
234567
题项
学习精神与能力
决策能力组织、
沟通表达能力理解学生的能力自控能力自信心
工作态度和热情
教师自评结果
前多数辅导员的工作模式是学前辈、凭感觉、按经验,难免使用过时甚至偏颇的做法,至于心理健康与理论辅导更是缺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辅导员中有个错误的认知———工作是“干”出来的,理论学习既费时间,又不能马上显现效果。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辅导员很少主动地学习理论知识、研究学生规律、总结个人经验、撰写研究论文。事实上,理论学习是实践工作的加油站与助推器,理论知识的缺乏将使辅导员的工作停留在事务性管理阶段,面对复杂的人性捉襟见肘,难以可持续发展。3.心理辅导需求的缺位。辅导员在工作中会遇到因各种具体问题来求助的学生,这些问题都折射出学生的个性差异,掌握心理学知识的辅导员正好可以因势利导,促进学心理的成熟。辅导员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虽然生人格的成长、不像心理咨询老师那样涉及隐私,但这种伴随在生活中的“专业而开放”的心理谈话,却在不知不觉中让更多的学生现在不少学生因为害怕被贴上“心理有问题”受益。况且,的标签而不愿走进心理咨询室,但他们愿意找辅导员谈心聊天,这使得辅导员实际上已经承担了心理咨询教师的部分工作。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着从事心理咨询的专职教师人数少,不能满足学生心理咨询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的问题,国外高校专职心理咨询人员与学生的比例大致为400:1,我国规定高校专职心理咨询人员与学生的比例大致为1500:1,实际远达不到这个标准,于是,需求的迫切性与师资的急缺性需要大量的辅导员开展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表二:辅导员与心理咨询教师心理辅导的区别项目
辅导员
心理咨询教师
题项理解学生的能力
沟通表达能力学习精神与能力组织、决策能力工作态度和热情自控能力自信心
学生评价结果
工作对象工作范围工作深度工作目的工作方式工作手段工作场所全体学生
识别问题,初步干预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生活言语沟通、人格影响自身素质、心理学知识与学生相处的各个空间有心理困扰并主动求助者减轻症状,解除危机帮助学生自助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学知识与技能心理咨询室63.6%44.3%31.1%28.2%27.9%23.6%21.1%
49.2%31.4%28.1%26%20.5%17.8%17.6%
学生的思想、生活、心理、工作等学生的心理问题
辅导员认为自身缺失的能力主要有学习精神与能力、组织决策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学生们则认为辅导员理解学生的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学习精神与能力应有所提高。学习精神与能力体现了辅导员的自我追求与发展,也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理论水平与工作艺术;无论是组织决策能力、理解学生的能力还是沟通表达能力,都是育人工作的基本胜任条件。这些能力的缺失,不仅有碍辅导员与同事建立良好的交往基础,也不利于辅导员个体素学生、养的提升,成为个人发展的制约因素。2.育人理论的缺乏。辅导员的工作定位应是以“导”为主,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懂管理、会育人。深入心灵、了解人性、尊重需要、遵循规律、讲究育人的科学与艺术是辅导员应当具备的岗位能力,也可以提高个人魅力与影响力。目4.自身心理问题成为缺陷。在工作责任重大、任务琐碎、职责不明晰、待遇相对较低、学生问题繁杂等压力之下,辅导员们自身的心理健康容易受损,影响工作热情与能力的发挥。吴薇莉等研究发现,辅导员出现情绪耗竭的为9.26%,工作怠慢为7.41%,成就感低落的达87.96%[3]。赵娟等将辅导员的心理问题归纳为四类:疲劳与厌倦,烦躁与焦辅导员自杀事件也虑,困惑与迷茫,挫折与沮丧[4]。近年来,有发生[5]。可以想见,辅导员难以从工作中得到满足的消极状态,不仅让自己失去了工作的激情和创造力,对学生的心理也具有杀伤力。四、辅导员工作的心理学建议1.在辅导员选拔中,注重辅导员的专业背景与职业胜任力。胜任力就是指有出色工作业绩的人具备了什么特征或者什么样的人能把所从事的工作做得更好?杨继平等运862
科技与教育
表三:对学校管理需求的调查(总数:279名)
际氛围0
8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