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研究 在业内,有句话说得好,七分采. 时采访补充完善。以免再次占用被采访 三分写。可见采访在新闻宣传报道中的 者的时间或者延误报道期限。 重要性。采访这项工作是靠人与人之间 二、要明确采访目的。确切地知道 的交流、沟通来实现的。采访过程不仅 应该从采访中得到什么 仅是简单的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信息 新闻从业人员要始终树立“想受众 的传递,还是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的 所想,问受众所需”这个采访提问理念。 一次思想交流过程。一次成功的采访。 从既定目标出发.是新闻从业人员采访 不仅能体现出采访者的提问水平,也能 提问的基本要求和依据,在采访提问的 展现采访者的个性魅力,更重要的是, 过程中,要把握受众最关心的问题、最 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掌握好 想了解的情况采访透彻,这样写出来的 新闻采访提问技巧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稿件才能吸引受众,才能引起受众的共 作为新闻从业人员,在采访中怎么做才 鸣。即使是为了避免冷场,或者联络感 能把握好提问的方式方法,从而达到事 情而准备的交谈语言也不应该偏离报道 半功倍的效果呢? 主题,要为完成报道任务服务。采访者 一、采访提问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的提问过程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工作 由表面到本质,层层递进这样一个过程。 如果采访者和被采访者能在采访问 从采访的目的及事件的发展逻辑出发. 题上做好沟通,采访就能顺利进行。所 根据采访的主题,按照事件发展的逻辑 以,采访者采访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 关系,排列好要提问的问题.按顺序发 作,比如说拟订采访提纲,根据提纲发 问。即使在采访交流过程中有问题被打 问;也可以提前把采访的目的、要求告 断,只要记住逻辑关系就能继续提问出 诉被采访者:或者把提纲交给被采访 下一个问题。这样就能按照自己的意愿 者,请他们做好准备。一般情况下,采 了解清楚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给受众还 访者准备的问题越充分,采访和报道就会越顺利、越透 原一个条理清晰的新闻事件本身。切不可东一榔头、西一棒 彻。这里还要说明的是。对要提问的问题。在语句上宜短 子的零打碎敲,也不能问题大得铺天盖地,不着边际,这样 勿长、宜通俗易懂,也就是说,采访提纲写的越简洁越好。 很可能造成被采访者思绪混乱,不知从何说起。 1、提问要具体。任何事物都有形成、发展、结束的 三、采访者要端正提问态度 过程。采访者开始提问时,就要围绕中心问题,从具体 一般情况下,被采访者要么是知情者、要么是当事 的、简单的事实问起,从新近发生的和容易回答的事问 人.而采访者只是个问路者、求知者。这一点就是平时业 起,循序渐进,将被采访者慢慢引导到采访主题上去。 内所说的“采访是‘吸收’,而不是‘给予”’这个道理。 2、提问要把握主线、抓住关键。一般的采访由于受 为使采访效果事半功倍,采访者一定要端正提问态度,注 时间和环境的限制,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不可能长时间地共 意语气的和谐,既要不卑不亢,又要亲切自然,尽量做到 同生活、工作在一起。所以,在采访提问时,一旦被采访 口语化,要以求教的态度向被采访者发问,并认真耐心地 者的谈话偏离了主题,采访者 一定要想办法,用婉转的语 听其介绍。因为采访本身就是一种人与人的交流.而交流 言及时将其拉回到主线上来,切莫形成答非所问的局面, 得好与坏的前提,就是双方在交流过程中是否平等、是否 既耽误时间又影响效果。 互相尊重。试想,谁愿意和一个须“仰视”的人去交流 3、提问时要“口”、“眼”并用,全身心地投入采访 呢?因此。采访者在采访过程中一定要尊重被采访者。 中。人的内在思想,有时会在一一瞬间通过眼睛、双手和体 四、针对不同的被采访者,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 态表现出来。这就需要采访者能在瞬间分辨这个动作、眼 由于个体的差异,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脾气性格。针对 神对采访主题的重要性,并能紧紧抓住这个瞬间就可能溜 不同的采访者.新闻从业者可根据事先了解一下被采访者 走的机会,迅速转变话题,穷追不舍.挖掘到事件背后的 的情况,尝试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以求达到让被采访者 故事,丰富采访内容,丰满地反映出报道事件。 找到与采访者“对脾气”的理想效果。 4、提问结束前要回顾。采访进入收尾阶段时,大多 1、启发引导式。在平日采访工作中,新闻从业人员 数采访者往往容易精神松懈,这一点一定要注意避免。因 遇到的大多数被采访者,面对采访提问时或多或少都会有 为在结束提问前还要着重注意以下两个方面:向被采访者 些紧张,有的还没开口就先脸红;有的说起话来吞吞吐 复核材料,尤其是碰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或者报道内容非 吐,东一句、西一句,不知所云;还有的被采访者无论你 常重要时,更需要被采访者补充、解释、确认,以达到新 如何引导,他都找不到感觉,领会不了采访者的意图,只 闻的真实性、准确性;回头看看,是否有遗漏的问题,及 会笼统地回答: “其实没什么,都是我应该做的。” “我 2014年第2期圃 弘扬“塞罕坝精神 ,,・● 新闻人的使命担当与逐梦情怀 口王德光 新闻只有融入了责任、使命和真挚的情怀,才能走进 向,彰显了党报媒体弘扬时代主旋律,讲好承德故事、传 人心,赢得公信。 播好承德声音的责任与担当。 心中有爱,笔下有情。3月3日, 《承德日报》刊发 责任是一个媒体的安身立命之本。铁肩担道义,更要 长篇通讯《功勋树——塞罕坝林场三代人52载在高寒荒 铁肩担责任,这份责任正是《承德日报》“新闻立报”的 漠地区创造世界最大人工林奇迹纪实》并配发评论员文 坚固基石。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做好先进典型报道 章;3月5日,又推出《永远飘扬的精神旗帜——“塞罕 作为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作为党报宣传的永恒主题.并 坝精神”启示录》,接着,又连续刊发了系列评论及社会各界 为之不懈探索追求。 的强烈反响。两篇极具深度的新闻报道以著史的态度,浓情 新华社原社长、一代名记者穆青说: “我们不能满足 的笔墨。全面记录塞罕坝林场三代人52载在高寒荒漠地区 于单纯地讴歌我们时代的英雄,还必须着眼于透过人物去 创造世界最大人工林奇迹的缘起与成就、奉献与牺牲。 反映我们英雄的时代。”这就要求记者不仅要善于从奔腾 弘扬以艰苦奋斗为底色的“塞罕坝精神”和塞罕坝人 不息的历史潮流中,敏锐地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 使命至上的家国情怀,是我们所要表达的观点与态度,也 事,同时还要善于把人物推上一个广阔的时代舞台,发觉 是我们从中获取教益和力量的最核心、最聚焦光芒的部 孕育和诞生人物的时代和社会本真。这样.我们的新闻报 分。这也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 道才能奏响反映时代精神的雄浑乐章。 委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分别 塞罕坝,这一重大典型的发掘,对于中共承德市委机 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作为全国重大典型,广泛宣传塞罕坝 关报——《承德日报》而言,恰恰是一次新闻使命担当的 林场的先进事迹。按照中共承德市委书记郑雪碧关于打造 彰显,更是一次触及灵魂深处的洗礼。身为一张走过68 承德生态核心竞争力的有关指示精神,将承德生态建设作 载光辉岁月的传统纸媒,我们一样会有青春飞扬的锐气, 为传播承德声音,讲好承德故事,树立承德形象的重中之 波澜壮阔的精彩。 重的要求,中共承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庆祥对塞罕坝 荒原变林海,沙漠成绿洲。52载,塞罕坝林场三代 这一重大典型的宣传做出具体安排部署:以全新的视角和 人不畏恶劣气候条件和艰苦生活条件,并将青春、汗水、 时代的眼光深入挖掘塞罕坝林场的先进事迹,将其作为构 智慧甚至血肉之躯同土地沙化顽强抗争。筑起了一道为京 筑生态文明伟大中国梦重大典型在全国叫响。 《承德日 津阻沙源、涵水源的绿色长城,成为世界人工治沙改善生 报》关于塞罕坝林场先进事迹的两篇重头报道一经刊发, 态环境的典范…… 立即在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河北省委、承德市委分别 当我们一次次置身于这片镌刻着塞罕坝林场三代人英 作出决定,广泛开展向塞罕坝林场先进群体学习的活动。 雄壮举的浩瀚林海,一件件动人心魄的故事。一个个生动 塞罕坝半世纪的生态变迁史,是承德生态文明建设的 鲜明的人物,无不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一个缩影。这个极具鲜明时代特征的典型。通过回望历 如果说, “使命与担当”随着塞罕坝人的血肉之躯汇 史.观照现实,体现了独到的新闻眼光和正确的价值取 入莽莽林海。锤炼出伟大的“塞罕坝精神”,撑起了新的 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你问我们领导去吧!”等等。这 见外,采访者可以单刀直人,直切主题,就像平常朋友在 时,作为采访者千万不能轻易放弃,尤其是遇到对方是唯 一起聊天时的感觉,这样不但能够顺利完成采访任务。有 一了解事件的人时。也不允许你放弃。这时就需要采访者 时还会有意外收获;后者则因为具有相当丰富的社交经验 采取启发引导式的提问方法,在提问时尽量缩小问题的范 和阅历,比如被采访者是某单位的高层领导,因为高层领 围,有方向性地提问,帮助被采访者一步一步进入状态。 导的工作层面决定了采访者一开口。他就能领会到采访者 通过不断沟通,从交谈中把握机会,找到理想的素材。 的意图,根本不需要过多的语言铺垫.就能采访到想要的 2、开门见山式。这种形式一般适用于两类被采访者, 内容。 一类是采访者非常熟悉的人;一类是文化层次高、社会经 《作者单位:河南省虞城县广播电视局) 验丰富的人。前者因为太熟悉。过于客套、寒暄反而显得 囫201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