黥面的相关成语是:救黥医劓、息黥补劓、面面俱圆。
黥面的拼音是:qíng miàn。注音是:ㄑ一ㄥˊㄇ一ㄢˋ。结构是:黥(左右结构)面(独体结构)。
黥面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网络解释 【点此查看黥面详细内容】
黥面黥面也叫雕青,按习俗,男女进入青春期即开始雕青,一生要经历2~4次的刺文施墨,才算完成全过程,是成年、求偶、爱美、武功甚至地位的标志。雕青部位常见于面、胸、背、腹、腿及手等处,文饰包括动植物、人首、太阳以及简单的几何图案,尤以虫蛇纹引人注目。
二、综合释义
于面额上刺字,以墨涅之。(1)古代的一种风俗。《汉书·匈奴传上》:“匈奴法,汉使不去节,不以墨黥其面,不得入穹庐。王乌,北地人,习胡俗,去其节,黥面入庐。”《后汉书·东夷传·倭》:“男子皆黥面文身。”(2)古代的一种肉刑。《三国志·魏志·毛玠传》:“汉律,罪人妻子没为奴婢,黥面。”宋洪迈《容斋四笔·国初救弊》:“建州民二人,本田家客户,尝於主家塘内,以锥刺得鱼一斤半,并杖脊,黥面,送闕下。”明沉德符《野获编·谐谑·借蟹讥权贵》:“宋朱勔横於吴中,时有士人咏讥之,中联云:‘水清詎免双螯黑,秋老难逃一背红。’盖勔少曾犯法,鞭背黥面,故以此嘲。”(3)古代兵制之一。在士兵脸上刺字,防止士兵逃跑。宋苏洵《兵制》:“及於五代,燕帅刘守光,又从而为之黥面涅手之制。”
三、汉语大词典
于面额上刺字,以墨涅之。(1)古代的一种风俗。《汉书·匈奴传上》:“匈奴法,汉使不去节,不以墨黥其面,不得入穹庐。王乌,北地人,习胡俗,去其节,黥面入庐。”《后汉书·东夷传·倭》:“男子皆黥面文身。”(2)古代的一种肉刑。《三国志·魏志·毛玠传》:“汉律,罪人妻子没为奴婢,黥面。”宋洪迈《容斋四笔·国初救弊》:“建州民二人,本田家客户,尝于主家塘内,以锥刺得鱼一斤半,并杖脊,黥面,送阙下。”明沈德符《野获编·谐谑·借蟹讥权贵》:“宋朱勔横于吴中,时有士人咏讥之,中联云:‘水清讵免双螯黑,秋老难逃一背红。’盖勔少曾犯法,鞭背黥面,故以此嘲。”(3)古代兵制之一。在士兵脸上刺字,防止士兵逃跑。宋苏洵《兵制》:“及于五代,燕帅刘守光,又从而为之黥面涅手之制。”
四、国语辞典
在脸上刺字、涂墨。古代多用为对犯人的刑罚。
五、关于黥面的造句
1、另一幅既然是假货,那么只能列为次等,免去了被乾隆题诗黥面的酷刑,放入库房,从此无人问津。
2、最后换了御史艾仲孺,把这个案子终于审结了,判齐化基免官、黥面、发配崖州。
3、古代刑法规定犯人流放之前要在脸上刺字,又称黥面。
4、因为不听话,武则天差一点宰了她,碍着根深蒂固的“爱才癖”,武后只在姑娘粉嫩的额头上刺了一个乌黑的犯罪标志,这种近乎毁容的刑罚叫做“黥面”。
5、应募后,家属可以随营,本人须黥面涅臂为标志,中途不得退役,实则终身服役。
6、梅林和他的游击队,武士们戏称他们为“黥面族”,因为他们总是在脸上和身上涂上蓝色颜料。
六、关于黥面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