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正处于由青少年向成人过渡的特殊时期。心理、生理变化明显。他们好动、好奇,既单纯、稚嫩又力争行为成熟;既寻求依赖又渴望独立。他们希望摆脱束缚争劝自由”。这使教育管理的“瓶颈期”在这一时期突现出来。但教师又可以利用这一时期学生的发展特点变管束、批评、说教为鼓励、关爱、信任。尝试用无为而治的精神理念取得班级管理的新体验。
一、通过了解校史来增强学生荣誉感
北大校史研究专家陈平原教授说:“教育不同于科技,不是越新越好。教育本身是讲究积淀的。好学校的标志不仅是学习成绩好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讲述历史构建传统对此很有帮助。”让学生了解母校的光荣历史激发他们的荣誉感,从而使学生产生贡献母校、为母校赢得荣光的内心驱动力。形成目标明确、方向一致、行动统一的校风、班风。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团结向上的内心潜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不做有损学校、班级声誉行为的自我约束力。
二、融洽师生关系减少师生隔阂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推翻“师为生纲”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学生是具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的独立个体。1924年,陶行知在《安徽公学办学旨趣》中写道:“我们深信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师生有了共甘苦的生活,就能渐渐发生相亲相爱的关系。人与人的隔阂完全开通,才算是真正的精神沟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1926年,他又在《我之学校观》中重申:“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处所。他们必须共甘苦。
三、培养学生责任心
班级管理过程中,仅教师具有责任心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该有意培养班级所有成员具有责任心。责任心是人对某一具体事物的积极关注和心理投入,它往往外化为对某一负担的承认和对某一任务的积极行为。责任心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道德素质和能力要求。让学生真正成为集体的主人有助于学生体会班级责任感。首先,选拔出有责任心、在班级中有威信、活动力强的学生组成班委会形成班级的核心管理团队。其次,根据班级成员的的不同特点给予不同的任务目标并督促、鼓励其胜利完成任务以增强其责任感和信心。另外,把班级任务有选择地下放给学生,让学生勇于“挑胆子”促使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和加强。
四、班级自治
陶行知在《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中谈到四点自治的好处:“1、学生自治可以成为修身理论的实验。2、学生自治能适应学生的需要。3、学生自治能辅助风纪之进步。4、学生自治能促进学生经验之发展。”教师参与班级规章制度的修订,并以同样的要求规范自身,同时对学生形成榜样作用。
五、班级日志管理、促进师生交流
汪中求先生说:“拒绝浮躁,把小事做细。每日在具体的、琐碎的、单调的平凡小事中深入发掘教育因素。”如今学生由于获取知识的渠道丰富、思想意识独立。在日常的言语交流中很难达到预期的帮教效果。而班级日志的书面交流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个人心态和班级动态及时予以引导。也有助于通过教师的文字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崇敬感,进而产生“效仿其师”的激励作用。班级日志的记录和管理可以采取全体成员轮流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让学生体味管理班级的辛劳,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也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班级的管理工作具有针对性、时效性。为建立一个民主、和谐的班级体打下基础。
六、重视利用多元因素的影响作用
学生的培养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社会因素,它以一种无形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趋向、舆—论导向、价值观、世界观。又如:家庭因素,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个性十分熟悉。教师可以通过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交流学生在校表现、学习成绩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心态变化,便于家校双方对学生的问题予以特别关注和及时疏导。充分调动各种校外因素的积极性。做到“心往一处想,汗往一处流,劲往一处使。”
七、创办班级文化,形成特色班风
班级文化也是社会文化的一种。是班级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它包括班级的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活动文化,也包括班级的精神文化。如:学生对班级师生的依恋、认同、热爱;对班级的责任感、归属感、优越感等。班级内可以张贴名言警句、班训。自办板报、创作班歌、组织游玩等方式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班级独有的`班级文化。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渗透到每一个班级成员的精神和行为方式中去。从而形成良好、独特的班级文化。这对建立优秀班级具有重大意义。
八、深入研究、及时反思、勇于自省
无论是教学还是教育管理,教师都应本着研究、探索的精神进行不断的尝试创新。只有这样教师的工作才不会单一乏味。才不会成为死板的“教书匠”。反思、思考、省查过去。着重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以励将来。也指回过头来对往事进行深入思考,以求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叶澜老师曾说:“一个长期坚持写反思的老师能很快成为名师。”这一点对于每一位教师无论想提高教学质量还是提高管理效果都是至关重要的。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地反思管理程序和方法是否科学、反思教育管理是否有效。反思要提高认识、要深入本质、要把握关键、切中要害。将所经历的大事小事、处理的得恰与否都应进行反思。将认识、言行提高一步。这对于教师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和谐教育”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
班级管理历来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但教师如果能灵动、睿智地运用教育管理技巧也许会在工作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