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煤矿风险管控包括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8:07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1:40

煤尘、水、火、瓦斯、顶板。

在煤矿五大灾害(煤尘、水、火、瓦斯、顶板)中,无论是发生次数,还是死亡人数,顶板事故都居煤矿各类事故之首。随着工作面的开采,煤层上面的顶板岩层失去 了支撑,原来的压力平衡遭到破坏,煤层顶板在上覆岩层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破坏。

如果支护不及时或支护强度不够,很容易使工作面的顶板岩层发生断裂和冒落,造*员伤亡和财产及设备的损失。

扩展资料:

风险管控要求规定:

1、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秉承“事故可防可控”的理念,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人员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以生产系统要素为基础,以组织保障管理为支撑。

2、以信息化系统为运行平台,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手段,以“人、机、环、管”协调统一为目标,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最终实现杜绝已知规律的煤矿生产责任事故发生的目标。

3、矿井应当定期计算分析矿井“三量”,确保矿井灾害治理和采掘平衡,通过绘制和填报相应的图、表、台帐及文字说明,及时掌握和分析生产准备程度与采掘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煤矿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1:40

煤矿风险管控包括:

(一)人员的不安全因素。

1.操作的不安全性(误操作、不规范操作、违章操作)。

2.现场指挥的不安全性(指挥失误、违章指挥)。

3.失职(不认真履行本职工作任务)。

4.决策失误。

5.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工作(带病工作、酒后工作、疲劳工作等)。

6.工作中心理异常(过度兴奋或紧张、焦虑、冒险心理等)。

7.人员的其他不安全因素。

(二)机器的不安全因素。

1.没有按规定配备必需的设备。

2.设备选型不符合要求。

3.设备安装不符合规定。

4.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

5.设备保护不齐全、有效。

6.防护设施不齐全、完好。

7.设备警示标识不齐全、不清晰、不正确,设置位置不合理。

8.机器的其他不安全因素。

扩展资料: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是导致事故的根源。煤矿生产中危险源很多,存在的形式也较复杂,这在辨识上给我们增加了难度。如果把各种构成危险源的因素,按照其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发生几率、破坏程度等进行划分,然后重点明确、分门别类、有的放矢的进行管控。

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 风险控制的四种基本方法是: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

事前控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损失的概率,事中和事后的控制主要是为了减少实际发生的损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风险管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1:41

煤矿风险管控包括:

(一)人员的不安全因素。

1、操作的不安全性(误操作、不规范操作、违章操作)。

2、现场指挥的不安全性(指挥失误、违章指挥)。

3、失职(不认真履行本职工作任务)。

4、决策失误。

5、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工作(带病工作、酒后工作、疲劳工作等)。

6、工作中心理异常(过度兴奋或紧张、焦虑、冒险心理等)。

(二)机器的不安全因素。

1、没有按规定配备必需的设备。

2、设备选型不符合要求。

3、设备安装不符合规定。

4、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


扩展资料:

煤矿中容易发生的事故:

1、顶板事故

顶板灾害是煤矿最常见、最容易发生的事故。在煤矿五大灾害(煤尘、水、火、瓦斯、顶板)中,无论是发生次数,还是死亡人数,顶板事故都居煤矿各类事故之首。随着工作面的开采,煤层上面的顶板岩层失去 了支撑,原来的压力平衡遭到破坏,煤层顶板在上覆岩层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破坏。

2、气体粉尘

煤层中经常伴随瓦斯(甲烷等)的存在。瓦斯容易引起爆炸事故。因此在封闭的空间工作时,需要经常监测瓦斯浓度。若气体中有一定浓度的粉尘,也有可能因为火星引起爆炸。

3、气体喷出

瓦斯本身对人体无害,但有时伴随着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若大量的瓦斯一次喷出,通常煤气爆炸的可能性也迅速增加。

4、坑内火灾

煤矿事故中最坏的情况。与一般的火灾不同,周围有许多可燃物(煤)大量存在。若坑道被热及烟堵住出口,同时发生缺氧的情况,通常会造成重大的伤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煤矿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1:42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是导致事故的根源。煤矿生产中危险源很多,存在的形式也较复杂,这在辨识上给我们增加了难度。如果把各种构成危险源的因素,按照其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发生几率、破坏程度等进行划分,然后重点明确、分门别类、有的放矢的进行管控,无疑会给我们的风险预控工作带来方便 ,更好的防范事故发生。
一、危险源的种类划分
(一)人员的不安全因素。
1.操作的不安全性(误操作、不规范操作、违章操作);2.现场指挥的不安全性(指挥失误、违章指挥);3.失职(不认真履行本职工作任务);4.决策失误; 5.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工作(带病工作、酒后工作、疲劳工作等);6.工作中心理异常(过度兴奋或紧张、焦虑、冒险心理等);7.人员的其他不安全因素。
(二)机的不安全因素。
1.没有按规定配备必需的设备;2.设备选型不符合要求;3.设备安装不符合规定;4.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5.设备保护不齐全、有效;6.防护设施不齐全、完好;7.设备警示标识不齐全、不清晰、不正确,设置位置不合理;8.机的其他不安全因素。
(三)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一是不良或危险的自然地质条件;二是不良或危险的工作环境。具体是指:1.水的威胁; 2.瓦斯煤尘爆炸威胁;3.火的威胁;4.其他自然地质威胁;5.工作地点温度、湿度、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超过规定;6.工作地点照明不足;7.工作地点通风不符合规定;8.工艺设计缺陷(包括设备布局不合理);9.施工质量不符合安全要求;10.供电线路布置不合理;11.作业区域警示标志及避灾线路设置不齐全、位置不合理;l2.其他工作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四)管理的不安全因素。
1.组织结构不合理;2.组织机构不健全,机构职责不明晰;3.规章制度不全、不符合实际;4. 文件、记录管理不符合要求;5.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管理不符合规定,贯彻学习不到位;6.未根据风险评估及本单位生产计划编制应急预案,预案不完善、不合理;7.岗位职责不明,设置不合理;8.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不符合规定。
二、危险源管理
(一)危险源管理目的。
通过风险评估,全面辨识煤矿生产活动中的危险源,明确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其后果,对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监测、预警、控制,制定不同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实现对“人、机、环”的规范管理,进而控制和消除煤矿生产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防止事故的发生。
(二) 危险源的闭环管控流程。
1.识别出生产活动和生产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避免已知规律事故的发生。2.对危险源进行分级,有利于煤矿对危险源实施分级管理。3.按“人-机-环-管”风险类型进行危险源辨识,从“人、机、环、管”角度开展风险预控,变原来单一的管理对象为人、机、环、管四个方面。4.针对危险源,提取管理对象,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标准和措施是依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企业的规章制度,并充分结合现场生产实际制定的。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强,能够有效的消除和控制危险源。5.建立风险预警的模式,通过对危险源监测,按照风险等级预警,并根据频次调整预警等级,找出风险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控制和整改,实现有效的闭环管理。
(三)危险源的辨识。
危险源辨识是根据各岗位特点,通过对生产作业中员工可能出现的主要不安全行为(包括综采工作面、连采工作面、皮带运输、机电检修、辅助运输、一通三防等大类)进行查找,将辨识出的不安全行为按照行为痕迹、频次、风险等级进行分类,明确产生的后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具体辨识过程中,主要运用工作任务分析法和事故机理分析法,并结合工作经验进行。危险源辨识要考虑过去、现有、将来三个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涵盖所有岗位和作业点。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对于“一人多岗”的职工,有时会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岗位调整,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对经常作业的岗位危险源辨识到位,而到其他岗位上作业时,危险源辨识不够全面,安全风险加大。
(四)危险源等级划分。
利用风险矩阵法对危险源进行分析,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风险的大小由风险值来衡量,风险值等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乘积。具体的衡量方式和赋值方法见风险矩阵表。根据风险值的大小,可将风险分为5个等级(见下表)。

(五)危险源监测。
危险源监测是指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实时、定期和动态的检查、监测,并及时反馈危险源动态信息的管理过程。监测的主要方法:1.实时监测 、动态及定期检查 、举报的方法;2.危险源预警与控制,根据风险等级的划分将预警等级设置为5级进行预警 ;3.危险源增减与升降级管理,根据危险源监测结果或生产组织中发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随时对危险源进行动态评价,根据动态评价结果对危险源进行增减与升降级管理,使危险源评估信息能够更符合现场实际。当矿井方针、矿井活动、管理评审、内外审核的要求、法律、法规、标准、作业环境等发生变化时或发生事故、事件、不符合整改要求时,应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每年定期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的辨识、评价。
三、危险源辨识的运用
风险管理标准和措施,是根据辨识出的危险源,提炼管理对象(人、机、环),并确定相应的责任人、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有针对性地控制不同管理对象的标准和措施。通过对标准和措施的贯彻学习,严格按照标准作业、对照措施进行管理,达到对人、机、环危险源的预防与控制,实现矿井本质安全。
标准化作业流程,就是对在作业系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现行作业方法的每一操作程序和每一动作进行分解,以科学技术、规章制度和实践经验为依据,以安全、质量效益为目标,对作业过程进行改善,从而形成一种优化作业程序,逐步达到安全、准确、高效、省力的作业效果。此项工作分局目前正在辽矿集团内试点。
附:危险源辨识卡(综采支架工)
风险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手拉葫芦、综采司机)
标准化作业流程(更换采煤机滚筒截齿)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1:42

一、什么是风险?
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二、什么是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其中: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状态,是指物的状态和环境的状态等。
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三、什么是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我省对风险分为蓝色风险、*风险、橙色风险和红色风险四个等级(红色最高)。
四、什么是隐患排查?
单位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的工作过程。
五、什么是隐患治理?
隐患治理就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包括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职责分工明确整改责任,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资金、实施监控治理和复查验收的全过程。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