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饺子来源,是怎么来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2 19:30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3-02 23:52

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学家张仲景发明的。

建安初年,张仲景辞官还乡,时值冬至时节,他在路上看到很多穷苦百姓因为天气寒冷,耳朵都冻烂了,心中非常难过,于是搭起了医棚,盘上大锅,专门施药为穷人治冻伤。他把羊肉、辣椒和驱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熬到火候时把羊肉和药材捞出来切碎,再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下锅煮熟,并取名为祛寒娇耳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驱寒汤之后,顿觉全身温暖,两耳发热,所以每到冬至,人们就想起张仲景为百姓治病的情景,也模仿着做娇耳的方法,做起了食品。

为了区别娇耳汤的药用价值,就改称为饺耳,后来人们又把饺耳渐渐叫成了饺子。每到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有冬至吃了饺子不会冻耳朵的说法。


总结:

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学家张仲景发明的,为了帮助穷苦人们治疗冻伤的耳朵,张仲景把驱寒食材用面皮包成了耳朵的样子,做成了驱寒娇耳汤,后来人们模仿做娇耳的方法,做起了食品,而这种食品就是现在的饺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21:00

饺子并非来源于馄饨,而是来源于阿拉伯。
饺子是唐朝从泉州传入,阿拉伯商人带来的,开始是果仁馅,羊奶煮熟或油炸。到了中原,改为羊肉馅,后来唐朝宫廷仿造饺子,制作出蛋饺,民间则制作出粿饺。
到了北宋,面粉大量进入民间,民间出现面粉做皮的饺子。
金国时期,金国改良了饺子,用猪肉代替羊肉,并加入大葱。
南宋则把饺子发展成馄饨和粿饺。
清朝时期,饺子成为除夕食品,取代了满人原先的除夕食品豆包和汉人原先除夕食品水点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22:18

饺子,又名水饺,原名“娇耳”,是中国的古老传统面食,源于中原宛城,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饺子深受中国广大人民的喜爱,是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1] 每年春节必吃的年节食品,在许多省市也有冬至节吃饺子的习惯。
饺子是中国东汉南阳医圣张仲景发明的,它的历史沿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明朝末年张自烈做了很好的说明:“水饺耳,即段成式食品,汤中牢丸,或谓粉角,北方人读角为娇,因呼饺饵,伪为饺儿。”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比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南方有些地方过年时会打散鸡蛋后加热做外皮包上肉馅称之为蛋饺。
起源
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名称。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称为“角子”,元代称为“扁食”;清朝则称为“饺子”。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东汉南阳人医圣张仲景首创。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另说:春秋时期的水饺在东夷地区薛国(今山东滕州)墓葬中发现,说明这种作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美食,很可能最早源于我国古代的东夷地区 。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23:52

饺子,又名水饺,原名“娇耳”,是中国的古老传统面食,源于中原宛城,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饺子深受中国广大人民的喜爱,是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1] 每年春节必吃的年节食品,在许多省市也有冬至节吃饺子的习惯。
饺子是中国东汉南阳医圣张仲景发明的,它的历史沿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明朝末年张自烈做了很好的说明:“水饺耳,即段成式食品,汤中牢丸,或谓粉角,北方人读角为娇,因呼饺饵,伪为饺儿。”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比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南方有些地方过年时会打散鸡蛋后加热做外皮包上肉馅称之为蛋饺。

起源
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名称。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称为“角子”,元代称为“扁食”;清朝则称为“饺子”。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东汉南阳人医圣张仲景首创。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另说:春秋时期的水饺在东夷地区薛国(今山东滕州)墓葬中发现,说明这种作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美食,很可能最早源于我国古代的东夷地区 。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