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什么是车规级MCU?分类有哪些?主要国产厂商一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12:44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13:22

汽车电子产业链的上游是元器件、芯片的设计和生产,主要包括传感器、处理器、显示屏、动力电池等。中游以系统集成商为主,对上游元件进行模块化功能的设计、生产与销售,下游为OEM厂商,各类车企对整车设计及组装制造。

随着ADAS功能渗透率的不断提升,车载电子价值量占比已从1970年的5%快速增长到2010年的35%,未来车载电子占比有望达到50%.

汽车半导体按功能分类,主要分为计算与控制芯片、信号与接口芯片、功率半导体、存储芯片和传感器芯片。

车规级MCU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场景的车载芯片,也是现阶段众多汽车芯片中最为紧缺的种类之一。

MCU名为微控制单元或者单片机,是把*处理器的频率与规格做适当缩减,并将内存、计数器、周边接口等内容都整合在单一芯片上,形成芯片级的计算机。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物联网、工业控制等领域。

8位MCU:提供低端控制功能,如风扇控制、空*制、雨刷、天窗、车窗升降、低端仪表盘、集线盒、座椅控制、门控模块。

16位MCU:提供中端控制功能,用于动力系统,如引擎控制、齿轮与离合器控制和电子式涡轮系统等;用于底盘,如悬吊系统、电子式动力方向盘、扭力分散控制和电子泵、电子刹车等。

32位MCU:提供高端控制功能,在实现L1和L2的自动驾驶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仪表盘控制、车身控制、多媒体信息系统、引擎控制,以及新兴的智能性和实时性的安全系统及动力系统。

从市场份额和增长速度来看,终端产品对于计算能力的需求与日俱增促使MCU全面进入32位时代;制造电动或混合动力汽车、照明设备等汽车模块的需求越来越大,使得16位单片机占据了细分领域第二高的市场份额。物联化将带来具有WIF或蓝牙的微控制器的制造激增。8位MCU在简单应用中成本更低,能效比更高,依然难以被取代。

根据IC Insights 2021年中数据显示,尽管受芯片短缺和疫情影响,2021年全球汽车MCU销售额将预计达到76亿美元规模,相比2020年增长23%,其中,超3/4的汽车MCU销售额来自32位,约为58亿美元。

预计全球汽车MCU销售额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别有14%和16%的增长率,到2023年将达到100亿美元的规模。

疫情冲击下新能源汽车销量逆势提高,面对下游庞大市场需求整车厂进入主动加库存阶段,车规芯片需求量持续保持高位,预计车规MCU芯片高需求将会持续到22年底,扩产能的投资有望在23年中实现生产规模大体量提升。

通常,MCU完成内部生产需要12-16周。

与22Q1相比,MCU的短缺更加明显,大多数MCu都处于短缺状态,尤其是意法半导体和恩智浦。车载MCU目前只有瑞萨和赛普拉斯提供,货期为32-45周,其他品牌处于短缺状态。

2022年汽车MCU订单几乎满员,价格持续上涨,其中,意法半导体3月24日宣布,将在第二季度上调所有产品线的价格。

如今,对MCU的需求不仅是数量上的。随着新兴产业的推动,对低功耗高算力、定制化专用外设的新要求逐渐增加。

根据Gartner公司的最终统计结果,2021年全球半导体收入同比增长26.3%,总计5950亿美元。汽车市场在2021年增长了34.9%,表现优于所有其他终端市场。

目前我国汽车芯片自给率不足10%、国产化率仅为5%,供应高度依赖国外。需求侧:中国汽车约占全球30%,是车规级芯片需求最大的市场;供给侧:国内汽车芯片进口率高达95%,像用于动力系统、底盘控制和ADAS等功能的关键芯片均被国外巨头垄断。

国产车规MCU目前正处于发展窗口期:本土厂商在车规MCU的市场份额占比小,可发展空间大;宏观市场影响加剧本土化替代的紧迫性,MCU持续缺货,而海外大厂新增产能有限,国产替代的趋势延续;*加持,推动MCU研发和产业化,维护汽车工业的稳定运行。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