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玉楼春·戏赋云山作品鉴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12:37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11:12

公元1196年(宋宁宗庆元二年),辛弃疾因寓所带湖被毁,迁居铅山东北的期思渡别墅,别墅旁有一清泉形似瓢,因此被命名为“瓢泉”。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一首吟咏云山的词作。


词的开篇运用设问与作答的方式,以拟人手法描绘了青山被浮云笼罩的景象,让人感受到词人凝望青山的专注与低语,这比直接陈述更为引人入胜。辛弃疾引用《庄子》中的典故,巧妙地将“推”字用于形容浮云移动,相较于黄庭坚稍显朴实的“持”字,更能体现词境的空灵。"四面浮云猜是汝"一句,用"猜"字而非"知"字,既与起句的疑问相协调,又增添了词韵的生动性。


上片描述词人寻找青山的行动与遗憾,青山成为词人闲居时的知音,反映了他与自然的深厚感情。下片转折,浮云散去,青山重现,但词人并未直接描绘喜悦,而是通过“瞥起”和“忽见”展现情感的瞬息变化。结尾处,作者通过描绘老僧的欢愉,以映衬自己的喜悦,丰富了词境,揭示了关心青山的人并非只有自己。


尽管题为“戏赋云山”,但辛弃疾并未精细描绘,而是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传达内心的感受。词的格调明快疏朗,流露出他在落职闲居时的乐观态度。此词与《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对山的描绘相呼应,展现了词人对故土青山的深情厚谊,以及从忧郁到乐观的转变。


扩展资料

《玉楼春·戏赋云山》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作者于公元1196年徙居铅山(今属江西),此词作于他居住瓢泉寓所期间。这首词虽然题为“戏赋云山”,但所着力描述的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的瞬息万端的变化,但字里行间似乎寄寓着词人这样一个信念:虽然坚持抗金北伐的力量,多次受到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但是,就像大雪压不垮青松一样,这股抗金力量不仅不会消亡,反而会逐渐强大,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11:14

公元1196年(宋宁宗庆元二年),辛弃疾因寓所带湖被毁,迁居铅山东北的期思渡别墅,别墅旁有一清泉形似瓢,因此被命名为“瓢泉”。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一首吟咏云山的词作。


词的开篇运用设问与作答的方式,以拟人手法描绘了青山被浮云笼罩的景象,让人感受到词人凝望青山的专注与低语,这比直接陈述更为引人入胜。辛弃疾引用《庄子》中的典故,巧妙地将“推”字用于形容浮云移动,相较于黄庭坚稍显朴实的“持”字,更能体现词境的空灵。"四面浮云猜是汝"一句,用"猜"字而非"知"字,既与起句的疑问相协调,又增添了词韵的生动性。


上片描述词人寻找青山的行动与遗憾,青山成为词人闲居时的知音,反映了他与自然的深厚感情。下片转折,浮云散去,青山重现,但词人并未直接描绘喜悦,而是通过“瞥起”和“忽见”展现情感的瞬息变化。结尾处,作者通过描绘老僧的欢愉,以映衬自己的喜悦,丰富了词境,揭示了关心青山的人并非只有自己。


尽管题为“戏赋云山”,但辛弃疾并未精细描绘,而是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传达内心的感受。词的格调明快疏朗,流露出他在落职闲居时的乐观态度。此词与《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对山的描绘相呼应,展现了词人对故土青山的深情厚谊,以及从忧郁到乐观的转变。


扩展资料

《玉楼春·戏赋云山》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作者于公元1196年徙居铅山(今属江西),此词作于他居住瓢泉寓所期间。这首词虽然题为“戏赋云山”,但所着力描述的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的瞬息万端的变化,但字里行间似乎寄寓着词人这样一个信念:虽然坚持抗金北伐的力量,多次受到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但是,就像大雪压不垮青松一样,这股抗金力量不仅不会消亡,反而会逐渐强大,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