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湿中医概念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1:24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20:36

湿邪,即通常所说的水湿,也称为湿气。它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是指由于气候潮湿,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所引起的。内湿则是一种病理产物,通常与消化功能相关。


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脾就不能正常地“运化”而使“水湿内停”。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会困阻脾胃使湿从内生,这说明外湿和内湿既有性,又有关联性。


外湿本指自然界多雨或潮湿的气候或环境状态,主要发生在夏秋之交,属于六气之一。但这种气候或环境状态会使正气虚弱或体质湿盛的人发生疾病,对外湿过敏的人而言,它成为致病的因素,属于六淫之一。内湿则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脏生理功能失常、体内水湿停聚所形成的病理状态。


外湿与内湿虽有不同,但在病证表现上具有共同特点,且在发病过程中相互影响。外湿致病易伤及脾脏,使湿浊内生,而脾失健运,水湿停聚,又易招致外湿侵袭。无论外湿或内湿,都具有阻遏气机、伤人阳气和侵袭脾脏的特点,并表现出沉重、秽浊、黏滞等特性。


外湿致病多因患者伤于雾露,或汗出沾衣,或水中作业,或涉水淋雨,或居于潮湿之处而得。发病有由表入里的传变规律,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而症状各异。浅则伤人皮肉筋脉或流注于关节,深则可入脏腑。内湿可因外湿侵入人体,影响脾的生理功能而形成,称为湿困脾土。也可因饮食不当、劳倦思虑等原因损伤脾脏,或因肾阳衰弱引致脾阳不振而形成。


临床诊断湿邪,主要依据症状并结合当时的气候环境以及患者体质、情志和饮食起居等情况综合分析。治疗上依病证特点,或芳香化湿,或淡渗利水,或健脾,或燥湿等方法,也可根据病情几法合用以增强疗效。


扩展资料

多义词。1、潮湿;2、中医概念的湿。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