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对银行业的影响中暴露出中国商业银行存在哪些问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52分钟前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3分钟前

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升级为全球经济危机的趋势日益凸现。这对我国持续多年的投资和出口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工业生产显著放缓,企业经营更加困难,财政收入增幅回落,资产市场持续低迷。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已经从出口行业传导至与出口相关的原材料、加工、运输等众多行业,从沿海发达地区扩散至内地边远地区,从中小企业蔓延至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国经济正面临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艰难的时刻。

  由于国内银行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程度还不深,加之近年来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实行隔离,以及监管当局审慎监管的有效实施,因此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直接冲击并不大,国内银行受到的直接损失是有限的。但是,金融是经济的反映,经济出了问题,金融肯定要出问题。目前,金融危机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多地反作用于银行,国内银行正面临着不断加大的风险、经营与盈利压力。从业务拓展看,在经济下行、市场趋冷、信心受挫的情况下,银行作为社会融资中介、支付中介和财富管理中介的职能发挥受到很大抑制,无论是公司信贷、个人信贷和贸易融资等一般性贷款业务,还是公司负债、同业负债等对公负债业务;无论是POS消费、代理服务、托管受托、结算清算等支付类业务,还是QDII、外汇投资、结构性产品等财富管理业务,市场拓展都更为艰难;从风险防范看,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叠加作用下,银行面临的风险不断呈现出系统性、连锁性和突发性的特征与趋势,包括行业风险、信用风险、利率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和声誉风险等在内的各种风险相互交织、相互作用,银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陷入深渊;从盈利情况看,在有效信贷需求趋于减弱、存贷利差持续缩窄、利息支出成本逐渐上升、中间业务增长乏力、风险资产逐步增多、拨备支出显著增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银行净利润增速将明显放缓,过去那种超常增长的局面将难以再现。

  然而,危机中也蕴含着机遇的因素,正如英国作家布瑞杰所说,“中文的‘危机’分为两个字,一个意味着危险,另一个意味着机会。”确实如此,危机总是与机遇相伴随,危中有机,只要善于发现,善于把握,牢牢抓住“危”中之“机”,“危机”就会成为“转机”。从事物发展规律看,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而矛盾双方的力量会随着形势变化而此消彼长,主次地位也会出现逆转,由此发生质的转变。所谓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从经济周期理论看,经济总是按照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周而复始的运行,萧条之后便是新一轮的复苏,因此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就曾说过“为危机而担忧是大可不必的,对市场经济来说,萧条是一服很好的清醒剂”;从历史实践经验看,众多企业就是因为抓住了 “危”中之“机”而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大萧条后IBM的全球崛起,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日本汽车业的辉煌,亚洲金融危机后三星电子的腾飞,等等。总之,危机往往会动摇旧的规则,促成变革,从而成为重大历史事件的转折点。

  应当看到,当前形势尽管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构成了严峻挑战,但同时也蕴含着不少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1,国家扩大内需的强力实施

  为保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地方在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建设和灾后重建等领域投入巨资,并出台一系列措施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农业工业化进程。这将极大刺激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扩张,四万亿资金的投入提供了相应的信贷需求,特别是为银行适时介入和拓展融资平台、项目融资、中长期贷款、银团贷款等业务提供了新的机会。

  第2,市场主体结构的重新洗牌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将使市场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企业间新一轮的并购、重组浪潮将再次掀起。最新一期汤森路透亚太区并购季报显示,全球其他地区并购活动在2008年均出现回落,交易额下降29.6%至2.9万亿美元,而同期中国并购活动仍保持强势并飙升至历史新高的1596亿美元交易额,较2007年跃升了44%,预计 2009年这一趋势将得以延续。与此同时,行业兴衰更替的特征也将进一步凸现,包括生态环保、服务外包、电子商务、新材料新能源应用等一大批朝阳行业将迅速崛起。这既拓宽了银行并购贷款、财务顾问等业务的发展空间,也扩大了银行潜在的价值客户群。

  第3,企业调整转型的加快实施

  为有效应对危机,企业纷纷转变经营模式、优化产品结构、加强自主创新、实施技术改造和升级转型,并且更加注重多产品、多客户、多渠道、多市场的营销策略。比如,在受金融危机冲击较为严重的珠三角地区,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主动调整转型的步伐普遍加快,通过出口转内销、完善产品设计能力、加大科研投入等手段加速实现从生产型企业到市场型、创新型企业的转变,仅半年时间,东莞市已有47家来料加工企业转为了三资企业,有52家企业积极进行自主品牌创建申报;而佛山市仅南海区一个区就已经有200多家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成功。另一方面,各级地方从资金、土地、税收等多方面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减轻企业负担,优惠之多、扶持力度之大,为多年来所罕见。通过自身的升级转型以及的有力扶持,企业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将得以明显增强。这减少了银行的经营风险,也有利于银行更好地拓展业务,特别是中长期贷款、股权融资、应收账款保理融资等融资业务。

  第4,居民资产配置的动态调整

  近年来,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金融消费观念的更新,居民的理财需求和财富管理的需求日益增长,这种趋势并不会因金融危机而发生逆转。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发售规模超过2.3万亿元,是2007年发行额的大约3倍。而且,随着市场波动加剧,居民对自身资产池的结构调整更加关注,对资产配置动态调整的意愿更强。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90%左右的银行认为股市波动对储蓄存款和同业存款的影响较大,这也充分体现了居民资产配置鲜明的动态转换特征。因此,只要银行不断丰富产品体系,主动适应客户需求变化,当前形势下财富管理业务和私人银行业务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第5,同业竞争格局与策略的悄然变化

  国外许多大的金融机构在此次金融风暴中受到程度不同的冲击或损害,从而使一些优质高端客户选择到中资银行开办业务,中资银行的声誉显著提高。在国内银行市场上不少同业实施了客户结构和业务结构调整策略,收缩或退出了某些业务与市场,进而为其他银行有选择性地介入腾出了相应的空间。另外,当前基金、证券、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抱团过冬的合作意识明显增强,这给银行更好地拓展同业业务和开展产品交叉销售带来了大好机会。

  第6,直接融资工具的快速发展

  为了扩大社会投资和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加大债券市场扩容力度,除积极鼓励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和中期票据等传统债券品种外,还积极推动可分离债券、浮动利息债券、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及集合债券等新型债务融资工具发展。据统计,2008年全国包括公司债、企业债、短融和中期票据在内的信用债发行量达到9433亿元,是2007的1.72倍,而今年的发行量有望达到1.2万亿至1.3万亿元。其中,交易所市场公司债的发行量可能达到1500亿元。除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外,我国还将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步伐,创业板等新型市场将加快推出。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在对银行融资业务构成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带动了银行债券发行承销、专项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并且进一步拓展了银企合作的空间。

  第7,产业区域转移的加速推进

  在成本增加和市场萎缩的双重挤压下,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逐步梯次迁往内地,更多生产要素也将在逐利性驱动下加速流向边际报酬率较高的中西部地区。据有关专家分析,东部沿海地区大规模产业转移估计5年左右完成,到2010年,仅广东、上海、浙江、福建4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产值将达到 14000亿元左右。这无疑为银行提供配套金融服务、更好地拓展中西部市场提供了新的机会。

  第8,人民币债券投资的空间拓展

  2008年,伴随着货币基调从“从紧”到“适度宽松”的转变,债券市场在加息预期的减弱和宽裕资金的推动下走出了一波上涨行情,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平均年投资收益达6.52%左右,大大超过股票类金融产品,市场出现债券投资热潮。今年,鉴于宏观经济形势更为严峻,可以预见货币将继续保持宽松,物价水平也将保持在低位运行,在这一背景下,持续降息将促进货币市场流动性不断释放,这为银行进一步优化人民币债券投资组合,扩大长久期债券投资机会,提高人民币债券投资组合收益率创造了新的环境。同时,监管部门已经启动了上市商业银行在证券交易所参与债券交易的试点工作,并积极研究在银行间市场推出较高收益类债券,这将大幅提高我国债券市场的活跃度和交易量,有利于银行进一步完善债券投资渠道、提高投资收益。

  第9,跨境企业避险、套利的需求加大

  在当前国际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走势扑朔迷离,特别是外汇和黄金市场加剧波动的情况下,企业跨境经营的风险不断加大,避险及套利的需求也随之增强。据权威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企业外汇避险需求总体在不断上升,有近1/3的企业希望银行能够提供更多的汇率风险管理产品。这有利于促进银行本外币、离在岸和境内外联动业务的深入开展,带动基于本外币汇差、利差的结构性避险增值类产品的创新发展。

  第10,吸收人才的良好时机

  由于金融危机,国外金融机构大批裁员,许多海外优秀的金融人才纷纷选择回国就业。如在去年12月底广州举办的“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上,共有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800名留学人员报名参加。其中博士占51%,首次超过报名总数的一半;过去比例较少的金融、法律人才占到15%,其中有80多人曾供职于华尔街。国外优秀人才回流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国内人才市场供给大于需求的买方市场特征,为银行物色、选聘各类专业人才特别是高层次金融人才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总之,面对当前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的形势,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危中求机,学会用辩证统一的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研究方法、制定对策,坚持做到“既审慎又积极”,国内银行业就一定能够顺利度过经济严冬,保持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热心网友 时间:11分钟前

我记得07年前党校的校长说过这么一句话:能干的不能上,能上的不能干。
中国企业,政治化太强。银行业也一样,投资目光短浅。毕竟中国市场化,太短。经验太少。而教育并未跟上,社会整体意识较差。

热心网友 时间:15分钟前

1、太相信美国的金融体系结构,大笔的资金自信的进入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结果导致巨额亏损。
2、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机制,需要因素风险模型,风险测算手段太少,不仅需要纳入到日常工作中,而且要调整各种参数,得出各种情况下的预测,这样才能有效提供决策依据。

热心网友 时间:13分钟前

缺少市场化的洗礼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