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1:13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3 02:16
鬼方之名,是否是因为印欧人种具备黄发蓝眼的独特外表而命名,这就要从“鬼”字本身字义出发探讨,此外还需结合考古出土遗存进行分析。
(一)鬼方之名
最早研究鬼方的人,当以王国维为最著,其所作《鬼方昆夷猃狁考》证明了这一古老族群的存在,但他认为鬼方可以等同于猃狁和昆夷,但他却未涉及关于鬼方种族的探讨。
但之后的学者沈兼士从“鬼”字字义出发,提出了关于鬼方,乃“异种之人”之意,学者余太山则对鬼方的血统,提出其有“印欧语族之嫌疑”。
对于“鬼”字的训诂,以《说文解字》为例,东汉许慎这样说:
“鬼,人所归为鬼,从人,从□,像鬼头,从厶,鬼阴贼害”学者沈兼士认为许慎将“鬼”的本释为“人所归”有失偏颇,指出“鬼”的本义应该为“似人之异兽”,与“禺”同属,并且引郭璞《山海经传》云:“禺似猕猴而大”。
据此,得出了关于鬼的几种引申意义:
A.“禺属之兽”之本义,如鬼、夔、魌(qi)
B.“异种之人”之义,如鬼方、媿(kui)、隗(wei)
C.“奇伟之形”,如魁梧、崔嵬等
D.“鬼神之义”
所以,如果从其中的ABC三点出发去看印欧人种,的确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A“禺属之兽”可能就是看到他们毛发旺盛,状如猕猴,这在《汉书·西域传》中有类似的记载:
乌孙于西域诸戎,其形最异。今之胡人青眼赤须状类猕猴者。当然,说他们长得像猴子,可能是一种丑化的代称,但从后世(汉代)对印欧人的描述来看,这种对于外表的直观感受是一以贯之的。
再说B“异种之人”以及C“奇伟之形”,其实后者是从前者引申而出的,毕竟相对于蒙古人种而言,印欧人种从体格上来看的确要高大一些,所以从“异种”延伸出“奇伟”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除了这种观点之外,学者王克林提供了另一种思路让人耳目一新。
他从“鬼”字字形以及“鬼”字之声分析认为“鬼”之义,应当与鬼方之人的骷髅崇拜以及装束的头饰相关。并认为所谓的“鬼国”可能正是《山海经》中的“一目国”。
(二)考古遗存
实际上在早期文献中,关于“鬼方”的记录轻易可举,在甲骨文中数见“鬼方易”的卜辞,此外《易·既济》有云:“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记录了殷商大举讨伐过鬼方。
所以,关于鬼方的遗存必然与殷商并行存在,从目前考古工作来看,鬼方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晋中、晋北、陕西东北部的黄河两岸之高原山地。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便是清涧“李家崖”古城遗址。
这个出土于西城墙下1号探方三足瓮口沿的刻字,与甲骨文之“鬼”字极为类似,虽然刻字是否为“鬼”还未有定论,如果是的话,则证明“鬼”应该是鬼族的自称与自刻,而不是商人发明的蔑称。这有可能证明,李家崖遗迹可能正是商周之际鬼方先民所创造的“鬼方文化”。
此外,关于鬼方族属问题的还有一个重要线索,便是西周的“倗伯”墓,根据墓葬形制以及葬俗来看,此墓显示出强烈的殷商风格兼具草原民族风格。
比如头相西、朝向墓道、俯身葬、以及殉人都与姬姓诸侯国大不相同。
对于墓葬主人,专家认为其与“怀姓九宗”有关,其为周初封晋时所授之民,“怀”与媿音同形近,故《国语·郑语》有“隗国”《易》有“鬼方”,所以,有学者便将怀姓与鬼方联系在一起。但需要说明的是怀性九宗只是鬼方其中之一以及最重要者,但不但能代表鬼方族群整体。
根据分子人类学结果来看,倗国墓葬中的Q是M120,所以学者认为倗国如果来源于“华族”,也同样源于古埃及系,而不是苏美尔系。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3 02:20
是因为黄头发蓝眼睛,因为白种人也就是现在的西方的欧洲国家,具体这些印欧白种人和我们古代人外表有差异,所以被称为鬼方人。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3 02:20
是的,殷商时期没有对外沟通和贸易渠道,没见过白种人,古人认为只有人死后,皮肤才会呈现白色。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3 02:17
是的,因为这是人们对于没见过的异种之人的一种称呼,就像我们称不同于我们的宇宙人为外星人也是同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