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浣花溪记作品赏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3:35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0 07:40

759年的冬天,杜甫,这位唐朝的诗人,从同谷(今甘肃省成县)辗转流落到成都,暂居于浣花溪边的草堂寺。第二年春天,他在这附近觅得一块荒地,亲手搭建了一所草堂,开始了他的诗意生活。尽管在此仅居住四年,却留下了无数传世佳作,使得浣花溪畔的草堂成为了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处圣地,深受后人敬仰。


自唐代末年起,每年的四月十九日,成都的民众会聚集在草堂,缅怀这位热爱祖国的“诗圣”——杜甫。这不仅仅是一次对历史的追忆,更是对他在困境中仍能保持安详镇静、择佳境而居的高尚情怀的敬意。


浣花溪位于成都西南,其景色堪称秀丽。杜甫在这里的生活,就像一幅流动的画卷,通过作者的描绘,我们可以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的生动描绘。这里的山水之美,清幽而深沉,足以抚慰杜甫在困厄中的心灵,他的胸襟之开阔,令人赞叹。


文章通过作者的亲身游览,与“偶然独往”的自我反思,与那些“使客游者”热闹非凡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暗含了对那些附庸风雅的权贵的讽刺和鄙视。这不仅是对杜甫人格的肯定,也是对浣花溪这一圣地的深情赞美。


扩展资料

作者在游览浣溪杜工部祠后,以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浣花溪一带清幽曲折的景色;文章融写景、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多用比喻,寓意深远,从而也体现了作者抒写性灵、幽深孤峭的文风。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