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20:4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4分钟前
中国电影《霓虹灯下新哨兵》剧照为向改革开放30周年献礼,由八一电影制片厂、上海市总队、上海电影集团公司、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一部反映80后官兵故事的青春励志电影《霓虹灯下新哨兵》于6月27日在上海开机后,现正在上海紧张的拍摄,如今拍摄进度已经过半,进入白热化冲刺阶段,主创人员在上海罕见的高温酷暑之下,为打造新一代官兵形象努力,这部号称时尚版“士兵突击”的电影将会在奥运会之后与观众见面。
这部《霓虹灯下新哨兵》绝对不是《霓虹灯下的哨兵》简单的翻拍,而是以上海市总队官兵为原型,对新一代哨兵做出全新的注解。该片本着大“上海的小哨兵,小哨兵的大情怀”的主线,刻划了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身处国际化繁华大都市,作为霓虹灯下哨兵的传人,担负着保卫上海市党政机关、重要目标安全任务,他们有“听党指挥意志坚,艰苦奋斗永不忘,身居闹市不染尘,甘当人民勤务兵”的意志品格,他们肩负着军人的艰巨使命,却有着滚烫跳跃的青春激情,他们有独特的个性、思想、矛盾、困惑,有理想和有追求。他们的青春和梦想真实感人,让人激情澎湃,每一个细节都荡漾着浓烈的男子汉气息。影片揭秘了警营日常生活以及军事训练等细节,他们在喧嚣中独守清贫与孤寂,是新新人类的独特代表,他们是浪漫、可爱、热血阳刚的新哨兵人!
影片里的人物同样是这样,所有的人物都有缺点,都个性鲜明,他的优点同样是他的缺点。其实通过这次地震对80后90后有了全新的理解,以前我们总是以斥责的眼光来挑剔他们:他们忘本、自我、前卫,但地震的时候,无论是冲锋在前线的战士和志愿者,还是在网上在各个层次的捐赠者们,他们大多数都是80后90后,你能说他们不爱国吗?你能说他们没有激情吗?你能说他们忘本吗?同样的黄皮肤黑眼睛同样的中国心,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而他们身上的优点却被我们忽视了,他们聪明、成熟、有前瞻性、情商高,这个是我们那个时代的人无法比拟的,有时代的因素在里面,也有人的因素在里面。
影片中的三个兵:大学生兵、农村兵、富家子弟兵,他们代表了一群人,他们绝不因循守旧,他们另类、自我——他们具有80后90后的所有特质,他们的理念和军队的纪律价值观有冲突碰撞,他们在这样一种矛盾的环境中如何成长,如何完成一个质的飞跃。创作的队伍决定了作品的素质,演员班底必须对军人有根本的理解,他们的素质、军事动作、当兵的经验对他们的表现很关键。郑昊是有十年的兵龄的,陈思成虽然是地方演员,确是经过《士兵突击》的打磨的,吴昱翰是北京军区的,徐佳和徐洪浩是南京军区的。5个战士演员也是万里挑一的,从身材、外形、性格、思想上都各具特点,演员们自己评价这5个战士演员说他们每个人都可以写成一篇小说。所有的演员我也不管他们的年龄如何,我只需要知道他们对这个片子的理解是到位的,创作态度是端正的,希望拉出来的演员班底是不俗的,创作上我讲究个性化,鼓励他们都要有创作激情,所有的演员都是第一次合作,我们在选择演员上没有私心,绝对需要他符合规定情景的,符合人物性格。陈思成聪明、有激情、活跃、创作态度积极,也能吃苦,即便我们在隧道里拍一天浑身湿透,他也不会有怨言。郑昊是个老兵,在生活中他就是一个很有凝聚力很有号召力的人物,相当的严谨认真,每一句话、一个动作都要琢磨再三思考再三,很用脑思考的一个演员。徐佳是在戏里演一个农村兵,我们要的是他那个五大三粗的形象,比较本真,他自己发明了一口山东河南话用在戏里角色的身上,他出生在,工作在南京年纪轻,经历复杂,本人看似木纳,其实非常聪明,善于思考。吴昱翰生活中就是典型80后的感觉,来见剧组那天就穿着个拖鞋大裤衩就来了,我就要他这种感觉,演员的本色很重要,越接近角色越生活。
新时代是多义的,新时代的哨兵却是定义的——保卫,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当霓虹灯不再被作为阶级划分的标志,当心灵随时可以被信息时代的触须碰触的时候,身处大上海和平时期警营的新一代哨兵该如何成长、如何作为?面对改革开放后在探索中成长的共和国,面对鲜活的时代,面对多姿多彩的警营,任何个体都显得十分渺小和苍白。因此我们在结构《霓虹灯下新哨兵》的时候,数易其稿,最终把故事定位于三中队一班几个新兵的成长上,定位于他们在霓虹灯下由民到兵的真正转变上,定位于官兵国家意识、民族意识、自我品格的完善上。
一部优秀影片的主题往往是单纯的,人物的个性往往是鲜明的,节奏是张弛有致的,情节是感人至深的,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上是臻于完美的。现代的军营将是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军营,我们必须面对他们,因为80后90后的成长是重塑民族和国家形象的一个大课题。因此我们在敌我矛盾退居为次要矛盾的今天抛却大杂烩的写法、全景式的写法,紧紧围绕大学生兵林虻虻、富家子弟皮向锋、农村兵柴大喜的成长做文章。既展示他们成长的矛盾和烦恼,又有和不同带兵理念的班长张毅及排长黎响的碰撞;既有火热的警营风貌,又有时尚的都市潮流。既有战友情、母子情,又有新生代的爱情。本片侧重以小见大并折射深厚的社会内涵和时代主题。
我们把影片定位为青春励志片,夹以军事动作,表现80后90后在大上海的警营中成长的心路历程,主要是为了突出新哨兵的“新”字。旧瓶装新酒、新瓶装旧酒,都有陈旧的痕迹。老一代哨兵所处的旧上海敌我矛盾突出、社会背景复杂,可以介入非常具体的冲突之中,老版“哨兵”也因此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新哨兵面临的首先是题材和表现手法上的开掘。官兵担负的任务是多种多样的,和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关系,有许多感人的故事,但我们通过一部90分钟的影片不可能承载所有的社会内涵,不能拍成言情片,也不能拍成政治电影。传统的传承、意志品质的磨砺、追求进步将是我们这部影片的魂。我们从来不反对政治,人物的成长变化才是最大的政治。政治应该是最为艺术的,政治也应该是最以人为本的,空喊口号感动不了观众。假大空是政治的死敌,也是艺术的死敌。
在叙事上,我们将坚持情节片的思路,用崭新的镜头语言讲述一个唯美新颖的故事,在情节和细节、人物语言和行为动作、气氛和影像的构成方面多下功夫。即使故事的外部节奏张弛有致,又不乏内在的悬念和张力,让情节的发展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观众的意料。真实是我们叙事的基本理念,唯美、不露痕迹是我们的追求,吸引人、感动人是我们的根本目的。要强调对比——大城市中的小哨兵、小哨兵的大情怀。
在演员的表演上我们强调无表演的表演,追求部队生活的原生态。在军事行动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都要符合军事标准,除此以外要特别注意每一个个体的常态,要彻底进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言谈举止要符合人物的行为逻辑,朴实自然,力戒做作。要讲究合理的调度,多找细节,多利用形体动作。人物台词不要求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要求语法上的正确,表达上的精确,要有美感和魅力,要合乎人物身份,要把台词减到最少。台词可以带些地方味儿,因为警营就是由东西南北兵组成的,地方色彩也是一种审美的要求。演员彼此之间要认真搭戏,既是同期录音的要求,也是对演员艺术品质的基本诉求。要爱角色,戒除杂念,要达到艺术美的境界。
在摄影上,我们在保证合理的镜头调度和节奏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追求镜头的张力和叙事能力。演员的表演和环境里的有效元素都是靠镜头表现出来的,要有尽可能大的信息量,要凸现悬念和心理空间。要不露痕迹,要追求诗意,拍出大上海和警营特有的韵律。风雨中、钢筋水泥塔林中的橄榄绿,晨昏、霓虹灯下的哨位和各种训练,将是组成这一青春旋律的美妙音符。
在美术造型上,要强调整体的美感,要突出个体的魅力,要典型、集中、时尚、唯美。唯美并不是干干净净、纯形式的,而是对内涵的一种极致的表现。五公里越野中甩落的汗珠、晨光中雕塑一般从地平线冒出的一班战士、靓丽的祝小倩、特殊的人物关系都可以是唯美的,唯美需要每一个人在每一个细节上的共同努力,唯美的基础是来源于生活的艺术真实。
在声音构成上,除了追求同期的质感,还要有“营造”的意识,通过“营造”加大画面外的空间和信息;除了追求都市的时尚、繁华之外,还要考虑上海的地方特色;对声音的的运用要在真实的基础上有所设计,比如合理地夸张、大胆地对位。对音乐的使用既要有时代的主题,又要隐秘的内心世界,要毫不张扬、恰如其分,要能够拨动剧中人和观众的心弦,要有余韵。
一部影片的成功与否,从来都是和广大演职员的辛勤努力分不开的。希望大家珍惜这次合作的机会,抓安全,讲团结,克服苦难,把《霓虹灯下新哨兵》拍成一部精品!
中国电影名,其主要剧情为:林虻虻、柴大喜、皮向峰等几名80后年轻人怀揣着各自的理想来到大上海的总队三中队服役。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让他们性格迥异。三个小伙子被分到了同一个班,通过中队开展的争“红五星”活动,他们刻苦训练,勤奋履职,展示自我,不断进步成长。中队班长、排长不同带兵理念的碰撞,现代化的警营环境和多姿多彩的警营生活,让整个剧情跌宕起伏。故事的高潮是部队在执行一次重大的抢险任务中,以三个青年战士为代表的新时期官兵,用他们的英勇无畏,胜利完成了任务,实践了忠诚卫士的铮铮誓言。